第242章 九曲红梅(1 / 2)
杭州酒家是老字号,又处于西湖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意自然好。
我们点了叫花鸡、东坡肉、龙井虾仁、小笼包、葱包烩、西湖莼菜汤。
除了龙井虾仁我不吃外,其他地方菜我都很是喜欢。
尤其是东坡肉,肉质软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确实做的好。
西湖莼菜汤也不错,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但吃起来滑嫩清香,鲜美可口。
“这杭州小笼包,和我还有些渊源。”我笑着对吕佳音说。
“你是中原省的?”吕佳音笑着说。
“是的,南宋定都杭州,很多百姓都跟着赵构从东京汴梁来到杭州,也带去了很多美食,这杭州小笼包和开封的灌汤包是一脉相承的。”我点点头。
吃完饭,我没有抢着和吕佳音买单。
夜晚的西湖,没有了白天的燥热,还有阵阵清风,漫步在西湖边上,特别惬意。
“你打算待多久?”吕佳音问我。
“看情况,正好来这里给学习一下当地的茶叶,顺便也放松一下。”
“行,到时候我有空的话,再陪你逛逛杭州。”吕佳音热情的说。
九点多钟,吕佳音把我送到酒店,这才回家。
佑圣观路,离西湖不远,是杭州有名的茶叶批发市场。
这里一条街都是做茶叶的,门店一家挨着一家,生意兴隆的很。
我信步走进一家茶叶店,这里的茶叶店都是卖的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还有些其他地方产的龙井茶。
老板夫妇大概三十来岁,正在那里坐着喝茶,看我进来,老板热情的站起来打着招呼:“老板,坐下来尝尝我们的茶,喝绿茶还是红茶?”
“尝尝您的九曲红梅吧,这茶我还没喝过。”我笑着坐下。
“您是外地来的吧,本地人除了喝龙井外,就是喝九曲红梅了。”老板娘人长的很清秀,开始收拾茶具,准备给我泡茶。
“是的,我们外地人只晓得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很少听过。没办法,西湖龙井的名气太大了。”
“是呀,其实九曲红梅也非常好,只是被龙井的名气压的死死的,没有在外地打出名气。”老板也坐了下来。
“老板,看看这干茶,外形如何?”老板娘将干茶放到茶荷里,拿给我看。
这家的茶不错,干茶条索细若发丝,弯曲如银钩,色泽乌润,带有金毫。
“不错,这茶的原料很好。”
老板娘手法娴熟的泡着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
“这汤色鲜亮红艳,如同梅花的鲜红,所以叫九曲红梅!”老板娘让我看茶汤。
“汤色确实好看,茶汤也干净。”我点了点头。
闻茶香,觉得香气也不错,蜜糖香里又带有兰花香,香气芬馥。
轻轻的抿了一口,滋味醇厚,甜度很好。
“这茶不错,老板,为什么这茶叫九曲红梅?既然产自西湖,也应该叫西湖红梅呀。这样说不定名气会更大!”我问老板。
“哈哈,老板,你的话我赞同,不过这里面还是有原因的。以前我们这里是产绿茶为主的,没有红茶,大概在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福建武夷山的人来我们这里避祸,带来了红茶的工艺,他们用武夷山红茶的工艺做的红茶,口味独特,为了纪念他们的故土,武夷山九曲溪,就用家乡的地名来给这个茶命名,因为色如梅花,就叫九曲红梅了,这是历史,也是传承,因此我们浙江西湖的茶,用的是武夷山的地名。”老板笑着说。
“这九曲红梅参加过西湖茶叶博览会,很多茶叶专家喝了,都说比祁门红茶还香,由此九曲红梅才有了名气,可惜后来日军侵华,渐渐没落了,九十年代几乎失传,这十多年来,才慢慢恢复元气,我家世代做茶,就在双浦镇,那里是九曲红梅的主产地,湖埠大坞山钱家,做茶的人都知道我家的名气。我叫钱大富,跟着我爷爷和爸爸从下就做茶。”
钱大富,这名字听起来就这么富贵喜庆。
“哈哈,钱老板,你这个名字好呀。有钱不说,还要大富,看来你做茶肯定很成功。”我笑着说。
老板娘捂嘴笑了起来:“老板,我老公还有个弟弟,叫钱大贵,就在对面开店。”
这真是有趣的两口子,我瞬间对他们两个有了好感。
“钱老板,我叫江南,也是做茶的,我在重庆,这次来杭州也是想学习一下咱们这里的茶,看看有没有机会在这里开个店。”我也没有再隐瞒自己的身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