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钱多了怎么花(1 / 2)
内阁:
“皇上,我就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拼命的要竞拍这个牌照呢?这么多钱要好久才能赚回来?”
“因为这个牌照值钱!”
“啊!”
“你看一条一尺的辽东大虾顶多一百文,可是为什么在花楼里就能卖到一千文以上呢?朕暂且把它称呼为垄断。
一般的客栈上房了不起也就五十文上下,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可是高档的酒楼呢?吃个饭起码得要几贯钱吧,住一晚上也不得要个几贯吗?他们一天赚的钱可能比得上人家一年。
所以说,你是想做那一种呢?”
“这么贵还有人住吗?”
“朕听说好些个官员吃一顿饭都要十几个菜,他那里是吃菜呀,他是在品味人生呐!懂了吗?”
“陛下,你就喜欢贬低臣子,哈哈。”
“皇上,银行里还有大把的钱,现在马上又有那么多钱进账,那要怎么花呀!”
“这点钱算什么,我们朝廷的官员不光懂得如何管理国家,还要懂得怎么经营,这些课本来不该我上的。”
“臣愚昧。”
“朕经常说只要做个有心人,没有什么事情难得到的,朕不是不尊敬孔子,而是时代变了,国家需要更多的手段来管理,已经过了民足食的境界了。
老百姓吃饱了能干撒?生娃,然后呢,人口多了,地少了,又不足食了,怎么办呢,只能造反。
你们当大臣不能老是把眼睛盯在土地上,要想富裕,就得开工兴商,一方面商业税可以起来了,另一方面,不是说只能私人可以兴商的,公家也可以的。
比如说造船,国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来造大船,小商小贩肯定不行呐,是不是?
国家在产粮区大量收购粮食,然后拿到市场上贩卖,就可以稳定粮食的价格,将来老百姓也不用负担沉重的劳役。
国家可以大力培育优良的茶叶,研究制茶技术,改良包装工艺,就能够收获更多更直接的利润。
你们始终要想到一点,物以稀为贵。”
“皇上的经营之道,天下无人能及也!”
“呵呵。”“哈哈。”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让陈山来做这个粮食署的署长吧,正三品,先开个粮食工厂,包括有粮库,粮食加工厂等,粮价低的时候进,粮价高的时候卖出,保证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不至于粮价过高。
以后,粮食税收就在各县上交就可以了,粮食署在保本的同时,把这个运输的成本也要尽量地给抹掉。”
“另外,国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要将钱花在针尖上,发展交通,兴水利,办教育,军队的开支等等都是要花很多钱的,朕都担心钱不够话,巴不得一文钱当两半花。”
大家又都笑起来。
“还有个事情,朝廷要加快移民的力度,朕听说苏州有很多田地都荒了,这可不是好现象,将牢房的重罪犯人进一步清理,朕看可以重开昌国卫吗,这么好的地方不去种田反而闲着,好可惜呀。
另外这里渔业资源丰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么大的地方还养活不了一支军队吗?朕看建一支水军基地都绰绰有余了。你们看呢?”
大家都知道朱瞻基想要开海,但是目前还没有到那一步,都不支持。
“我们的未来在海上,现在都可以开始准备着了,从明年开始吧,着手收拢流民,就近消化,不一定非得种田,苏州府有两百万人口,而扬州呢,不足二十万吧,有没有?
大明最需要发展的是医辽水平,一个人长到十几二十岁容易吗,冬天冷了就送衣送柴火,遇到疑难杂症都要收拾好病例,要将这些都传达下去,落实好。”
十月中旬,仁宗的灵柩出皇宫,入天寿山献陵地宫。
这近汉王也坐不住了,拍卖会他也派人去参加了,可是没他什么事,不光如此,他还打听到了宁王也派人了,而且还成功拿到了一张牌照,这让他很不平衡,终于回到了他的老巢去了,反而赵王留下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