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信不信朕会杀了你(1 / 2)
******
太和殿,少年天子暴怒。
一个个在殿内站立的大臣们皆都心惊胆战,原因是皇上刚刚接到几个郡县的快报,说是夏季汛期提早来临,今年的雨势过于强大,而几个郡县似乎没想到汛期会提前半个月,各个都是按照以往的施工进度来修筑大坝,导致雨水来了,河道水位上涨,却无法泄洪,只能任由洪水决堤,一夜之间接连淹没了数十个村庄,百姓死伤惨重。
皇上接报后大怒,即刻命文武百官上朝议事。
太和殿上,皇上怒斥当地郡县令官员办事不力,本应该审时度势,加快施工进度,尽早加固河堤,疏堵沟渠泄洪,组织百姓撤离,现在却闹出如此大事,弄得朝堂上下措手不及,百姓民不聊生。
殿上,各官员也是相继提出各种抢救善后之法,皇上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于是下令打开国库,开放粮仓,赈灾救民,并派遣朝堂一文官作巡抚督办,一武官领兵到几个郡县,将有关事情查明,对渎职的官员撤职查办,并帮助当地组织开展好灾粮的发放以及灾民的安置。
这时,白起老将站了出来,顺势向皇上提出了削藩之事,奏状藩王这些年来奢靡至极,百姓赋税极重,早已令民声怨道,现在又发生这种事,若不削藩消除民怨,恐怕……
白起将军的这话一出,朝堂上立刻有数名年轻的文武官员附和,其中便包括那刚被皇上派去郡县赈灾救民的巡抚都督。
而白起老将想要削藩是觉得皇上之所以迟迟不交于白府兵权,是担心引起诸藩王的反对,而现在他正好借此事向皇上名正言顺地提出削藩,这样便通过了皇上的手来减少藩王与他的儿子白云枫争夺兵权的可能性。
至于那些年轻的文武官员,他们都是近年来皇上悉心培养提拔的新势力,他们支持削藩,无形中自然也就代表了皇上想要削藩的想法。
其余的百官闻言则是吃了一惊。
如今大夏的几个藩王都是先帝在世时迫于诸侯割据形势,许了藩王们一些利益,他们才同意画地为牢,没有挑起战火的。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些藩王们一个个拥兵自重,势力发展地愈发壮大,已经到了严重威胁大夏国根基的地步。
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少不了太后苏氏和丞相苏相的暗地扶持。
可当时皇上年纪尚小,刚刚登基,根本无法阻止。
如今皇上早已成年,治理国家也很有方略,虽说皇上一直有心削藩,但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削藩绝非易事。
因为一旦削弱郡县藩王的势力,那么势必会引起藩王的敌对反抗,甚至与大夏反目。
况且现在大夏的边境上各国势力蠢蠢欲动,若是他们趁着削藩之际,私下与藩王们交好,等他们进攻大夏时,来一个里应外合,那大夏可就危矣!这也是皇上多次考虑但始终没有下定决心的原因。
殿上,不少大臣们都在狐疑观望,猜测皇上到底想要干什么。
一些老臣当即提出反对意见,苦劝皇上需以当前形势为重;而近些年新晋的年轻官员们则是大力支持削藩,以此巩固皇权。
苏相等一些门下众官也是大力反对,不支持削藩,为此苏相还与白起老将在朝堂上引发争执,双方争论不休。
皇上坐在宝殿上,淡淡看着下面的官员为削藩之事激烈争执,末了只说了句:“藩王们的先辈都曾追随先祖太上皇征战天下,创下了我大夏国的万世基业,藩王为大夏的社稷劳苦功高,关于削藩一事,众卿不妨回去再好好想想,下次再议吧。”
皇上说完,朝堂上的官员们都在大眼瞪着小眼,皇上这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同意削藩还是不同意呢?
******
下了朝堂,皇上与十四皇子肃王以及冷羽等人在去往比武擂台赛的路上慢慢走着。
这时,肃王眉头深锁,不解问道:“皇兄,白起将军说的削藩之事,你可事先可知道?”
“嗯。”皇上淡淡出口。
肃王神色一惊,道:“这样说来,竟是皇兄你的授意?”
他顿急,语气不由得促扬起来,说道:“皇兄,我知道削藩一直是你的愿望,现在又经洪水决堤一事,虽说是天灾祸害,却也算天公作美,几个郡县河道阻塞泄流,那几个当地的藩王责无旁贷,只是现在北部匈奴对我大夏虎视眈眈,在这个节骨眼上,削藩削不得啊,万一到时我们真与匈奴交战,还得指望这些藩王的鼎力相助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