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这特么是高考试卷?(1 / 2)
何雨柱拿着准考证找到自己的考场,教室门口正站着两位老师,他们这是在检查是否夹带小抄,查看非常简单,只要你没拿课本或者复习资料就成,不像在后现代,什么扫描仪啊,摄像头啊,好像查特务似的层层把关,唯恐你有一点点小动作。
这年代别说复习资料了,很多人连课本都没有找到,抄个锤子啊!
陈旧的教室,破败的墙壁,还有被岁月腐蚀过不像样的课桌,仿佛都在诉说着这所学校的沧桑,历史的车轮在上面碾过,留下无数个“早”字,似乎在警醒后来人一定要努力向上,好好学习。
何雨柱一边偷笑着,一边把文具盒摆上,没办法,这种重温时光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
不多时,“叮铃铃”的预备铃声响起,监考老师再次重申考场纪律,随后,有专门负责分发试卷的人进来,把封锁的试卷交给监考老师,双方交接完毕就开始发卷子,在确保每一个考生都拿到手后,随即便下令可以开始答题了~
看着一行黑色大标题“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京都市)语文试卷!”
这特么是高考试卷?
何雨柱一脸的不敢相信,为什么?因为卷子上只有两道题,两道题啊,你敢相信吗?
第一道是作文,80分,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第二道题则分为两个小题,总共20分,
第一小题是,在下面几段文字里,“~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人?鲁XUN在文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一九三四年九月。
(“~”代表“中”字)
何雨柱定睛一看,这也太简单了吧!
当即铺好试卷就开始答题,笔走龙蛇,没几分钟就把这一小题答完了。
再看第二小题,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道题有点难度,何雨柱只知道“知己知彼”的典故,并不知道出处,没办法,只能请系统出马,稍一搜索,答案瞬间就出来了,原来竟是《孙子兵法·谋攻篇》,课本上压根就没有,真是太刁钻了。
匆匆把答案誊抄上,最后还有一道参考题,并注明(上面的题目全部做完,并认真检查后,可以做下面的参考题。参考题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参考题的成绩不计入总分,不作为录取不录取的根据,只作为录取之后能否跳级的参考!)。
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文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何雨柱感觉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出自哪里,但秉着不落空题的原则,他还是把答案写上,当然了,还是依靠系统。
搞定小题之后,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没啥难度,深挖一下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事情,挑几件具有代表性的出来,先铺垫一下,再针对一下,接着煽情一下,最后歌颂一下,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简直不要太完美。
整理好思路,何雨柱就开始奋笔疾书,先打一篇草稿,然后再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错字或者犯忌讳的地方,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嘛!
接着便是誊抄,一字一句的认真写好每一笔,老话说的好,字如其面,就算文章写的再好,如果字写的太丑的话,不好意思,扣分,反之则能加分,这是经验之谈,何雨柱的体会非常深刻。
写完之后,看了看表,发现还不到十点,也就是说他只用了一个小时不到就写完了!
反观其他人,还在小心翼翼的答题,十分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毕竟都吃过苦,受过累,这样的机会来的太不容易了。
但是何雨柱的心态好,又检查一遍,见没什么问题了,就决定提前交卷。
监考老师估计都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人提前交卷,太不知道珍惜了。
敢提前交卷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蠢材。
但是何雨柱看上去一表人才的样子,不像是蠢材啊!
两位老师从何雨柱手里接过试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手好字,这行楷写的,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根本写不出来,行云流水一般,太漂亮了,这分明就是一张字帖嘛!
再看文章,语句通顺,先扬后抑,而且引经据典,细细品读之后,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人才啊!”
许久之后,其中一位监考老师才发出感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