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民智之妙(1 / 2)
宁夕挑选了几株挺拔笔直的大木,将其伐倒,削去枝头与根部,仅留下粗壮的树干。手下的弟子们个个体魄强健,日日饱食灵膳,勤加修炼,个个骁勇有力。十几位弟子同心协力,将数根树干拖曳至卧龙沟河畔自不在话下。
然而,运输虽易,如何将这些树干架设于卧龙沟两岸,却是当务之急之难题。宁夕曾向村中长者请教,有人尚记得昔日架设独木桥的情景。
最初,村民们试图先将树干一端送至沟底,再抬至彼岸。然而,此举终告失败:夏日时分,卧龙沟河水湍急,树干一旦入水即被洪流卷走,致使人命陨落;冬日里,沟底冰封坚硬,树干重量沉甸,甫一触冰便会破裂,险象环生,又差点造成多人丧生于严寒之中。更何况,卧龙沟深邃难测,即使能把树干一端置于沟底,要想将其搬运至对岸亦绝非易事。
随后,村民们又尝试了诸多方法,皆未能成功,多年过去,桥始终未能搭建起来。直至卧龙村举全村之力,动员数百村民,历经多次失败,甚至付出了两条生命的代价,以及众多伤病人员,才勉强将树干一端送达对岸。
如今,若想由宁夕率众搭建起这座桥梁,恐怕也需调动百余人,并且面临生死之险,方有成功的可能!宁夕架桥之日,村中之人无不齐聚一堂,即便负责修筑护村墙的队伍也纷纷前来围观,赖志成竭力阻拦亦无济于事。
因受交通不便之困,卧龙沟北岸对于卧龙村人而言犹如鸡肋之地,假若宁夕果真能在此处架起一座便于通行的雄伟大桥,变天堑为坦途,卧龙村的族人们必将感激其八世祖先!
如此巨大之功绩,为何历年来无人肯担当此任呢?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者,同时又苦于资金短缺,加之并无利益驱动,众人付出辛劳,成果却被他人坐享其成,故此等傻事自然鲜有人愿为之。
就如同昔日构筑那座灵木浮桥般,有人陨落,然而对于卧龙谷的村民们来说,最终并未获得什么实质益处,最多不过使得前往北山采伐灵材之路稍显便捷罢了。
仅需一根伐自灵木的独木便足以承载村民采集灵材的需求,再坚固的桥梁反而可能便宜了那些修炼世家的地头蛇。而宁夕却有所不同,一来他人脉深厚,二来他拥有修行界的势力,再者,那卧龙谷北岸的肥沃灵田尽归他所有,即便目前尚处于闲置状态,但一旦建立起通途之桥,其潜在利益便显而易见。
然而,众多村民对此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宁二此举无异于痴人说梦,想建一座能让灵兽车通行的巨大法桥谈何容易,其中艰辛与困苦,恐怕无人能比他们体会更深。
特别是赖志成父子俩更是心怀恶意,暗中等待宁夕出糗的那一刻。
宁夕和他的弟子们悉数到场,连家眷也前来相助。众人皆好奇不已,宁夕究竟将采取何种手段架设此桥。
“各位,都来议议,这桥究竟该如何架设?”
宁夕又一次展开了他的实践教学,他始终不愿错过任何一个提升门下弟子智慧的机会,只要有适宜条件,他定会激发他们的才智。
张四海率先发言,建议让人抬着巨大的灵木一头,借助原有的独木桥作为过渡,进而完成架桥。但宁夕立刻予以否定。
此法虽看似简易,实则隐患重重,即极度危险。抬着如此巨大沉重的灵木通过狭窄的独木桥,其中凶险,非亲身经历之人难以揣摩。一旦失足,后果之惨烈,无人能够承受。
三筢子提议以绳索系住灵木一端,先让人渡至卧龙谷南岸,然后再逐步将灵木拖曳过去。遗憾的是,宁夕再次摇头否定了这个方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