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盗走教授研究资料的小人鱼(8)(1 / 2)
李四。上面第一句是纯客观的报道下面的句子则是说话人的移情焦点逐渐从张三移向李四用"他的太太"来称呼"李四"是同情"张三",用"李四的丈夫"或"她的丈夫"来称呼"张三"是同情"李四"。用被动式"李四被张三打了"也是将同情对象移到"李四"。这说明指称形式的选择和句式的变换都跟"移情"有关。张宏明(Zhang 1994)则从历时的角度证明汉语的"被"字句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
种用法也是后起的。下面这个句子有歧义:
(12)小王回来了,因为他的包在这儿
可以理解为小王的包在这儿是他回来取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我看到小王的包在这儿是我推断他已经回来了的原因,有意思的是, 在有的语言里,这两种因果关系用不同的词序来加以区别,例如德语的weil"因为":
(13)Er ist nach Hause gegangen.weil er Kopfweh
最后谈说话人的"认识"。"认识"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就语言的"主观性"而言,要数这方面的研究最为深入。例如:
hatte.(他回家了,因为他头疼。)
(14) Er ist nach Hause gegangen. weil er hatte
Kopfweh.
(我推定他回家了,因为我知道他头疼。)
(9)a. He must be married.(他必须结婚了.)
b.He must be married.(他必定结婚了。)英语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属于行动情态或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如(a)是表示客观上他有采取某项行动(结婚)的必要;而表示"必定"时属于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如(b)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他结婚了"是否真实所作出的判断,换一个角度说,(a)句的he是"句子主语"或"语法主语",(b)句除了这个语法主语.还隐含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是说话人认定"他结婚了"。显然(b)句的主观性比(a)句强。从历史上看,情态动词的认识义都是从行动义演变而来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演变是通过"隐喻"实现的,即概念从"行动"这个比较具体的认知域投射(mapping)到"认识"这个比较抽象的认知域(Sweetser 1990,另见沈家煊1997)
(13)是回答"他为什么回家?,(14)是回答"你怎么知道他回家了?(13)是关于他头疼的事实(14)是关于他头疼的知识。大家知道,德语里从句的词序跟主句的不一样动词居句末,如(13)中的hatte.但如果是像(14)表达主观的认识 则与主句的词序一样,动词居句子的第二个位置(见Keller 1995).
三、"主观化"和"语法化"
E.C.Traugott是研究"语法化"的专家,她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待主观化,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一语用的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语言中用来表达主观性的可识别的语法成分是如何通过非语法成分的演变而逐步形成的,这就是"语法化中的主观化"问题(Traugott 1995).
除了情态动词,一些连词,特别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也有客观描述和主观认识之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