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选婿规矩(2 / 2)

加入书签

  十二年中,她唯一的安慰,就是一手炮制她人生悲剧的大伴冯保,在猖狂了十余年之后,被终于成年掌权的神宗皇帝发配到南京看守孝陵,不久自尽。

  但永宁公主的悲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主选婿的规矩。

  很多资料都说这条公主选婿的规矩是从明初,也就是的朱元璋时代开始的,其实不然。

  朱元璋一共14个成年女儿,基本都与功臣之家联姻,和历代王朝没有差别。

  但可惜的是,这14位驸马,有五位死于朱元璋刀下、四位被朱棣所杀。”

  李渊脱口而出,“他家克女婿吗?”

  糊糊:“守寡本就不幸,而亲历至亲屠戮自己的丈夫则更为悲惨。

  朱棣坐稳皇位后,因皇朝权力斗争趋于平和,明朝的公主、郡主们才不再有丧夫之患。

  但是好景不长,为防外戚乱权,洪熙朝皇室婚嫁开始取于民间,不和功勋家联姻,而明宣宗更是将她们推入了黑暗的深渊。

  宣德元年三月,朝廷下旨要求各宗藩在婚嫁时,只能于附近文武官员及军民之家选取。

  同年十二月,为处罚谋反的汉王朱高煦,宣宗下旨汉府亲戚不许选京官。

  前一条让各宗藩只能在藩地王城这个小范围内选婿,而后一条则基本把良婿给全部剔除了。

  虽然宣宗不许选京官明面上针对的是汉府亲戚,但出于弹压宗藩的目的以及祖制的惯性,这条规则很快就被朝廷放大为适用全体宗室的法令,包括皇室。

  王府婚姻不得除授京职,我祖宗朝初无此例,惟宣德间有旨汉府亲戚不许选京官,然亦止为汉府而言  ……

  嘉靖八年,内阁大学士杨一清对此提出了有理有据的质疑。

  但朝廷仍然不改,只是以增加俸禄和加授散官作为补偿。

  这意味着只要娶了郡主,就被关闭了步入朝堂的通道。立志在朝堂实现人生目标的士子们,又有多少会愿意呢?

  这让各宗藩在为郡主择婿(仪宾)时只能去挑选那些没有追求的人,‘以故诗礼故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府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

  就此郡主们再也盼不来学富五车、温儒尔雅的丈夫,对她们而言成年即意味美好人生的终结。

  因为有志者不愿意与王府联姻,王府又不能出藩地去择婿,就只能在藩地里矮子里挑矬子了。

  竞争从品性能力的比较变成了各自手段的争夺,金枝玉叶们就沦为竞价的商品,郡主们想得良配也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

  郡主们这么惨,那么在皇帝、太后们看护下的公主们是不是要幸运一些呢?答案很残酷,几乎没区别。

  首先,外戚不得干权注定了成为驸马就将无缘朝堂,因此有志之士也一样不愿意尚公主。

  其次,虽然皇帝、太后们从亲情的角度希望公主们能有好的归属,从权力上也具备这个能力。但是他们的身份,导致在为公主选婿时也只能撞运气。

  皇帝和太后作为皇朝最高权力以及最高身份的拥有者,为了维护他们以及皇朝的威严,是不可能像普通人家那样去和婚媒交流的,也不可能亲身去调查、了解诸多的预选者。

  哪怕皇帝和太后在最后一轮亲选,但由于巨大的身份差距,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仪,负责最后一轮筛查的皇帝和太后,别说和候选者交流沟通了,甚至都不会允许候选者抬头直视。

  所以才会出现让秃子、病痨鬼做驸马的笑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