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南北榜(2 / 2)

加入书签

  苏州百姓怀念张士诚,私下里谈论他的恩泽,但朱元璋对此不满,下令禁止谈论张士诚。

  久而久之,讲张就成了苏州人说话、聊天的意思。”

  仰望星空:其实这个词应该是“讲章”吧?

  骄傲的猪猪:太仓说的是“讲诚”,张士诚的诚。

  彩云之南:方言就是最大的暗语。

  糊糊:“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同时带有暴君色彩。

  很快南方的士人官吏就给他来了一个大的。

  明朝时期,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比起北方多年经历战乱,南方更安稳一些,文教事业也更优秀。

  明初四大案杀得人头滚滚,官吏们战战兢兢来到了明洪武三十年,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

  此时朱元璋当皇帝当了三十年,70岁了,作为一个皇帝,已经太老了。”

  朱元璋情知尚未发生的南北榜案不是什么好事情,不服气道:“70岁,咱也杀得动人!”

  糊糊:“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朱元璋经反复斟酌,最终圈定了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此人是元朝旧臣,元末时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明朝建立后更是多有建树。

  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制订,明初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是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

  《明史》上说他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可谓是人品才学俱佳的士林领袖。

  选择他为主考,既是朱元璋对他本人的认可,也是朱元璋对这次科举的期望。

  在此次会试中,一共录取了51名进士,在经历朱元璋主持的殿试后,在51名进士中又诞生了前三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以陈?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

  这本是一次平平无奇的科举考试,但是怪就怪在,此次的51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也被称为南榜。

  按照往年的情况,北方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依旧牢牢占据了一定比例。

  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的实际情况,但是北方人一名未取,则为历科所不见。

  这种奇怪的现象引发了北方举人的强烈不满,许多落第举人联名上书,状告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南方士子。

  街头巷尾各式传言纷飞,有说主考收了钱的,有说主考搞地域歧视的,种种说法让主考们说不清楚。

  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包括让原榜三甲在内,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到该年四月末做出的调查结论,再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

  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北方人就是读书太差了,考不过南方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