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金瓯残(2 / 2)
安葬完崇祯、兄长又一去不复返,朱媺娖紧握定王的手,被军士拥着哀哀戚戚的离京,边走边唱:“……我曾见,西山碧水莺声晓,烟柳画桥京华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红墙碧瓦堆,我曾睡过风流觉,把十五年兴亡看饱,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中原’,放悲声唱到老。”
朱媺娖写的《金瓯残》远远比不上历史上《桃花扇》的规模,又把那些十分无味的男女情爱彻底去掉,只保留《桃花扇》里的精华,感国家衰亡之痛的词句。
越来越多的人被戏班吸引而停下脚步,听着那哀婉的唱词。朱媺娖静静地躲在阴暗处,目光扫过人群时,意外地瞥见几张熟悉的面孔。尽管手头的事务异常繁重,但朱媺娖还是特意给这些官员们放了几天假,希望他们能够好好休息一番。
为了揽财,朱媺娖搞出了中秋彩票,依然是发白糖票,不过可以换钱,每个来买彩票的都送一点儿白糖,算是间接卖糖。
《金瓯残》一出,瞬间风靡整个广东,并不断往福建、广西那里传播,很快整个江南都在流传,只是这些都是后话了。
八月十五月圆人不圆,朱媺娖遥望墨蓝色的天空,上一个中秋是和高夫人过的,忙着和黄得功写信,应天那里送来了一些节礼,朱媺娖毫不客气的笑纳了。上上一个中秋还是和高夫人一起,当时朱媺娖更木楞,什么也不想说,李顺的中秋晚宴,因为山西的情况李自成也没有什么心情好好举办。
朱媺娖低估了自己写的戏的受欢迎程度,三天的中秋假还没过去,朱媺娖趁有空去看了看田见秀,就看见田见秀津津有味的拿着别人刻印的唱词正在看。
朱媺娖被遮盖的嘴角微微一抽,闷声闷气的对田见秀说:“田先生也很喜欢啊!”
“公主好文采。”田见秀毫不吝啬的夸赞道,丝毫不管戏里的反派是他的顶头上司。
按照封建社会道德观,只要你没走上帝位,你还有你的属下一律都是贼寇,出自绿林的刘秀从来没有客气过,甚至像老朱这种快速修《元史》给元朝送葬,一不小心把自己都修成贼寇。
“闯、献两帝,辛苦二十年‘蹂躏’遍天下,至今身死业堕,究无寸土,而清人坐享渔人之利,甚可悲也!”李定国都如此说,成王败寇本身就是所有起义军认定的道理,不需要多言,我输了我就是贼寇,我赢了我就是开国皇帝,其他人都是不识天命的蠢货。
所以田见秀表现的很淡定,朱媺娖也非常平静。等大事定了,或许她能够说一说自己得义军相助,可现在忠贞营只能是识天命、知华夷之辨来降的改过之人,他们有过错!他们要忠贞。三百年里忠贞营只能是这个。
不然呢?指望十七世纪说李自成是不做皇帝不为自己只为民请命吗?大顺永昌皇帝自己都感觉恶心。
朱媺娖不能说什么,她姓朱,是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亲生女儿,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重重重孙女,这是她能够轻取广东的原因,这也是黄得功、李过他们愿意听她说话的理由。
朱媺娖要重立的是汉家山河,要换一个汉人皇帝汉人王朝。不然还能怎么样呢?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搞民主?法国都折腾了好几回,她脑子不智障。
为什么说大清的死比它的活更有价值,连法国都正大光明的在议会上有保皇派,如果大清不是把buff拉满了,要知道康有为之类的保皇派可是把革命党按着打,不是老佛爷一波带走了,恐怕民主共和也不会如此深入人心。
朱媺娖的眼神一如既往沉静,她摇着头说:“很早就心有所感,只是一直没有安定下来,更没有机会,现在总算是忙里偷闲写出来了。”
田见秀没说什么,他身边还放着几本关于琼州的书籍。朱媺娖和田见秀又聊聊张献忠的事,张献忠的招抚已经差不多定局了,张献忠封景侯,四大义子皆封伯。田见秀隐有不屑,叛而复降的张献忠一向被李自成这帮人看不起,所有人都知道张献忠可不是什么安分种子,而朱媺娖也只想要张献忠的义子不想要张献忠本人。
朱媺娖无所谓,她看起来对诏安很上心,私底下反而比较淡漠,反正四川那些人不是一纸诏安就能停下对张献忠的针对,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