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印度建国(1 / 1)

加入书签

大明永乐十二年,朱棣下了一道诏书,表示他同意让古里这个地方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与此同时,远在海外的朱允文也宣布称帝,并亲自赐予这个新国家一个国号——“印度”。就这样,朱允文成为了印度的首任皇帝,被尊称为印度皇帝一世。

这个消息传来后,整个中原地区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对朱棣的决定感到震惊和不解,毕竟古里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藩属国。而对于朱允文在古里称帝的举动,更是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议论。有人认为这是朱允文在海外积蓄力量后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有人觉得这只是一场闹剧,不会持续太久。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件事,事实就是朱允文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以印度皇帝一世的身份开始治理这个新兴的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允文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以及他的印度帝国将会走向何方,都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同时,明印盟约签订,盟约规定:一,印度孟买港及其方圆十里地范围为大明租界,双方国民可以自由出入,但是印度军政以及司法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二,海关继续由大明管理,海关税收存于大明银行。由大明银行代管。三,大明协助印度建立司法以及警务体系,印度必须保证司法独立。另章规定。四、大明子民在印度设立工厂、店铺等不受限制。五,大明有权监督印度的货币发行。五、大明的涉外法权,大明的子民在印度涉嫌轻度犯罪的时候,交予大明进行处理,大明会按照大明的法律进行处理并通报。

这份盟约主要是在经济方面着墨甚多,其内容与原来的古里条约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在司法主权方面被大明牢牢地掌控住了。尽管徐辉祖等印度人对于警务体系以及司法方面失去自主权并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但他们心里也清楚这无疑是对印度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然而,考虑到双方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再加上朱允炆一心一意想要称帝,他们也只能无奈地选择妥协。毕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弱小的一方往往不得不向强大的一方低头。而朱允炆则通过这份盟约,成功地将印度从法理上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南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在朱允文的登基仪式上,一片庄严肃穆,但方孝孺却坚决地选择了缺席。这个决定并非出于对新皇帝的不尊重或不忠,而是因为他心中那个理想中的建文王朝与现实渐行渐远。

方孝孺一直怀揣着自己对于国家治理的理念和期望,而如今的局势让他感到深深的失望。他认为真正的建文王朝应该建立在道德、仁爱和正义的基石之上,而非权力斗争和妥协的结果。因此,他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不符合他理想的局面,更不愿参与其中。

不仅如此,朱允文试图赐予方孝孺帝师的尊号,以显示对方孝孺的敬重和倚重。然而,方孝孺却毫不犹豫地予以抵制。在他看来,这个称号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师生关系,也不能改变他内心深处对于建文王朝的不满。他宁愿坚守自己的信念,也不愿意被虚名所束缚。

方孝孺的拒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态度,更是一种对于时代变迁的抗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引起人们对于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关注,唤起社会的良知和正义感。尽管他的努力最终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但他的精神却成为后世无数人敬仰的榜样。

印度的正式建立在大明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但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在此期间,朱棣进行了几轮政治清洗,那些心怀建文的人早已被流放到古里,即如今的印度。

朱棣仍然保持着开明的态度,他命令内阁发布指令:任何人如果想要前往印度投靠朱允文,都将不受阻碍。

双方按照朱棣的意思互相设立了外务代表。也就是后世的大使。

大明紫禁城,朱棣正专注地研究着一道全新的菜肴——番茄炒蛋。这道菜的诞生,得益于近年来大明朝对世界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以及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随着越来越多新的植物品种被逐步发现,其中一些奇特而美味的食材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如今,这些新奇的食材不仅被引入宫廷御膳房,更成为了帝王家餐桌上的常客。就像这道番茄炒蛋,其中的番茄就是来自于遥远的新大陆,它那鲜艳欲滴的色泽和独特的口感让朱棣爱不释手。

此刻,朱棣亲自下厨,将新鲜采摘的番茄切成小块,与打散的鸡蛋一同放入锅中翻炒。一旁的朱高炽则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父皇熟练地操作着锅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朱高炽心中暗自感叹:“父皇真是越发不过问国事了,如今整个帝国的实际执政者已经变成了我。”自从担任炎黄社总理事以来,朱高炽兢兢业业,努力治理国家,使得大明朝的国力蒸蒸日上。然而,由于政务繁忙,他的体重却不知不觉地开始增加了起来。

正当朱高炽思绪万千之际,朱棣突然开口问道:“高炽啊,朕这道菜做得如何?”朱高炽回过神来,连忙回答道:“父皇的厨艺愈发精湛了,儿臣尝过之后,定会赞不绝口。”朱棣满意地点点头,继续专注于烹饪之中。

朱朱棣笑骂着调侃道:“高炽啊!你看看你现在胖成什么样子了,你要是再这样下去,朕都怕你压垮龙椅。都说这位置越高,责任越重,可你倒好,体重也跟着水涨船高。朕真不敢想象,将来等朕百年之后,将这皇位传给了你,你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朱高炽被朱棣这么一打趣,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自己那圆滚滚的脑袋,随后才反应过来,赶忙说道:“父皇说笑了,儿臣只是最近贪嘴吃多了些,才会发福得厉害。况且,父皇您春秋鼎盛、龙体康健着呢,可千万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呀!”

朱棣笑了笑然后说“:很多人是不是很疑惑,朕为什么会同意朱允文这样做,要知道印度隔我们不止千里,往来十分不便,陆上要历经崇山峻岭。实在是难以把控,既然他朱允文那么想恢复帝号,就让他在那里自成一国吧。我们反而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只要斩断他和宗族的联系,他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