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百年校庆(三)(1 / 2)

加入书签

操场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位置是随便坐的,她们两个在人群中夹缝生存。

  前几排都是名誉校友以及企业高管,季儒卿看见唐闻舒坐在众人中央,启动他的营业模式。

  副校长是一个严肃并不古板的小老头,为人随和,他在学生中的声誉一向都很好。

  “由我先作个开场白,让我们的新校长准备一下。”

  季儒卿心里闪过一丝不安,直到看见新校长走上台,她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现在有请季鸿恩先生为我们带来他的就职演说。”

  台下掌声雷动,季儒卿鼓掌的手停在半空中。

  唐闻舒的消息适时响起——“surprise!”

  “闭嘴。”季儒卿摁灭手机。

  陆雅雅在一旁喃喃自语:“我的天,居然把他给请来了,这可是国宝级的人物,文学界的泰斗啊。他最擅长的还是翻译,精通十多国语言。”

  那可不,天天往外跑熟能生巧了都。他哪天上了火星,会外星语季儒卿也不奇怪。

  “同学们,很荣幸能担任昌城大学的校长,和你们一同度过人生中值得铭记的时光。说起来,我也是昌大文学院毕业的。”

  台上的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副校长头发斑白,苍老姿态尽显。

  反观季鸿恩容光焕发,西装笔挺,只有四十出头的年纪。再加上他之前担任过外交官,华夏民族的傲骨支撑起他结实的脊梁,整个人一丝不苟,与生俱来的气质彰显风范。

  季儒卿没记错的话,老爷子已经是古稀之年了,他十年前长这样,十年后依旧长这样。

  季鸿恩推了推鼻梁上架着的无框眼镜,书卷气与岁月的变更在他眼中沉淀。

  “这就是成熟男人的魅力吗?”

  陆雅雅被他推眼镜的动作征服了,优雅,实在是太优雅了。

  “确实很成熟,都熟透了。”

  一大把年纪在这装嫩,不过季儒卿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不显老的。

  一顿噼里啪啦的演说之后,季鸿恩不舍的挥挥手下台,季儒卿注意到他往自己这里看了一眼。

  后面是各个学院的学生代表发言,反正后面全都是个人分享成功的经验之谈。

  季儒卿不想听了,她和作家还没聊完,她总觉得其中有什么隐情是她们不知道的。

  “我先走了。”季儒卿起身,她微微弯腰,躬身离开。

  “等等啊,我也走。”陆雅雅看到文学院的学生代表后顿时索然无味。

  作家说她会去文学社附近转转,希望她还在那里。

  “我们现在去哪啊?”陆雅雅走着走着发现路有些熟悉。

  “去文学社。刚才那名作家之前也是文学社社长,我觉得她应该知道些什么。”

  季儒卿也不敢保证她是否还在那里,只能碰碰运气了。

  “她会帮我们吗?”陆雅雅提起精神。

  “不清楚,总比一无所知的好。”

  季儒卿发现教室的门虚掩着,她推开门,发现作家站在书柜前,看着柜子上每一届的合影。

  她转身:“原来是你们,这门锁是从来不换吧?”她至今保留着钥匙,没想到让她误打误撞了。

  “我们有事想问,您知道文艺学社吗?”季儒卿开门见山。

  她点点头:“知道,怎么了?”

  “她们社团和我们有什么过节吗?”

  “过节?没有吧,我们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当然,这是她读书时候的事了,现在发生了什么她可不清楚。

  “是这样的。起初我们以为文艺学社社长只是单纯的针对我们,后来想想她针对的是文学社,她好像很迫不及待地将文学社合并。”

  “这样么?不过我的信息可能不管用。”作家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十年前,我大二,担任起文学社社长,那时的文学社指导老师是现如今的郑院长。我担任社长纯属是个意外,因为前社长被卷入了学术抄袭风波中,被迫退学,我才接手,而郑院长也因此辞去指导老师的职位。”

  “至于文艺学社在我的故事里没有多少戏份,我也没和他们打过交道。想知道原因的话,可能只有问问当事人了。”

  又是抄袭?季儒卿和陆雅雅对视一眼,这未免也太巧了。

  “问了也不一定会说,我和她接触过,她很有野心和抱负,不太像会和别人吐露心里话的样子。”陆雅雅道。

  “这样么?可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你们再试试别的突破口吧。”作家表示无能为力。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季儒卿问道:“大大什么时候开新文?”

  作家微笑:“正在筹备中,这次打算写bl,无限流。”

  “我可以加您微信吗?”季儒卿按捺不住的激动。

  “可以的,不过麻烦不要催更哦。”

  作家离开后,文学社又陷入了沉寂,线索到了一半又断了。

  “这件事先放一边,先完成纳新再考虑这件事。”

  “有个矛盾。咱们招到人了就不用管她了。”

  “也对,但你觉得她会善罢甘休吗?”季儒卿靠在椅背上。

  “呃,她这么争强好胜,的确不会半途而废的。”陆雅雅最讨厌和这种人打交道了。

  “无妨。”季儒卿站起身,窗外的阳光打在她身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咯。”

  今天季儒卿回去的比较晚,她和陆雅雅讨论明天展位的事讨论了许久。

  季儒卿推开门,沙发上俨然有三足鼎立之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