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断联(1 / 2)

加入书签

当远在西南的西楚蜀郡降下今年冬天第一场大雪的时候,薛真卿终于回到了庐阳。

  再归来,东海扬尘、渊渟泽汇,庐阳已经不是当年的庐阳,她也不再是太常府的千金,世间再无薛伯安,亦无薛真卿。

  当她以薛让薛敬辞这个身份踏进大燕秦王府的那一刻起,她便明白,曾经的遗憾和现在的梦想,所有的爱恨情仇如今真正都落在了她的肩上。

  薛真卿进入秦王府后,寻得机会立即便向赵凌云木鸢传了信。

  时隔十数日,眼见快要到上元佳节了,依然没有收到赵凌云的回音。

  西楚百废待兴,国事、家事颇为繁忙,又逢正月祭祀、典礼甚多,回信稍晚可以理解,可是,十数日音讯全无,不得不让人感到疑惑。

  薛真卿暗自走访了临渊阁和流觞院两处,乔洛霖和青玦妈妈在小年以后也没有收到来自赵凌云的任何指示。

  青玦妈妈和乔洛霖那头还好,他们只要按照往常的日子照常过,一边收集情报一边积累财富一边等候文嘉帝赵凌云新的指示便成。

  难的是薛真卿。

  她以薛让的身份进入庐阳的日子比预计提前了许久,并且落脚点也出了点意外。

  按照当初与赵凌云议定的计划,她应当成为大燕朝臣,然后再投靠太子慕容恒峰,成为东宫僚属。却不料,因着洞庭湖畔的一场搭救,她阴差阳错成为了秦王慕容成岭的门客。

  秦王府与东宫,失之分毫差之千里……

  卧底庐阳,不能有任何偏差,一子错,可能会面临满盘皆输的局面。

  由于薛真卿的“落地”出了偏差,临渊阁乔洛霖、流觞院青玦、御膳房百里奉公、太医院胡万钧……一时间皆不敢轻举妄动擅作主张,大家只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部就班地生活。

  虽没有西楚文嘉帝赵凌云的指示,薛真卿倒领了不少来自大燕秦王慕容成岭的差事。眼前最要紧的两件——一是搭救裕王慕容巍屹、二是大燕教习所的督办。

  对于慕容巍屹该不该救,薛真卿木鸢传书问了赵凌云的意思,但迟迟没有等到答复。

  而,这件事却迫在眉睫,等不得,薛真卿只能按照自己对时局的理解和预判去行动,她决定先辅佐秦王取得慕容成岭的信任和在大燕朝野中的贤名……

  “祸福难料就祸福难料吧,与其惴惴不安,不如按照自己的判断笃定行事。”薛真卿如此暗暗说服自己。可她依旧难以安心,偶有心神不宁的感觉。因为赵凌云的音讯不通而心生“惶惶”……于是,“不安”便趁机钻进了她的灵魂里。

  朔风吹得大地一片萧索。

  纵使上元佳节,张灯结彩、玉壶光转、鱼龙舞里也难掩薛真卿心上的寂寥。

  寂寥来自于眼前的景象与当年此时的光影重合。

  彼时正是赵凌云与周沂雪的大婚之夜,也是庐阳破城的日子。

  薛真卿总是说服自己,那时的赵凌云背信另娶他人是出于无奈,皇命难违,说服自己不去回忆那时的情景,不要放任自己在记忆里沉浮。

  但刻意不去回忆,并不代表遗忘,这些影影绰绰的记忆总在某些特定的时刻,从心上结痂的伤疤里潜滋暗长,一个不留意便将心上捆满荆棘。

  上元佳节,家中没有女眷的秦王慕容成岭带了近侍丁聪和府里新来的先生“薛敬辞”出门看花灯。

  原本过完上元节,他便打算继续对太子慕容恒峰进行退避三舍,远离庐阳皇都去往临安府把围垦滩涂抵抗海潮的工程做完。但是,如今因为三弟裕王入狱的事情,耽搁了行程。

  “主子,您瞧,前面在猜灯谜,我们也去看看。”三人里头丁聪最是爱凑热闹,此刻正兴致勃勃地往流觞院楼下广场前的人堆里钻。

  慕容成岭和薛真卿虽然脸上带着应景的笑,其实各怀心事,对看热闹并提不起多大的兴趣。

  慕容峤拍拍丁聪的肩头道:

  “你自己去玩吧,不用跟着了。我和先生在外头等你。”

  说着便领着薛真卿往远处人群稀疏处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