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剧情狡辩(1 / 2)

加入书签

关于剧情的一些狡辩

  之前在书评里也看到有书友吐槽书里的剧情写得看不懂,一方面是的确拖更比较久,另外就是文章篇幅和角色视角所限,有些背景剧情的确没有展现得很好。

  反正不管怎么样,都是作者本人的原因。

  虽然作者本人是信奉”作者已死“理论的(就是在文章发表以后作者就丧失了解释权,而只有读者才拥有独立且完全的解释权力。)但是,为了方便没看懂的书友后续阅读体验,所以容我为剧情狡辩一下。

  以下狡辩都是基于已有的剧情,尽量不会剧透。

  本书的故事线可以说有三条,最表层的主线故事也就是赵魏两人的故事,这个自然不必赘述。

  公羊徽的故事应该没有很难懂,就是一个穿越者改变历史,最后孤独老死的故事,而因为某种原因(这个后面会解释),公羊徽想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让后人铭记,于是建立了帝师祠。

  唯一需要解释的是:因为书里的剧情大部分都是通过角色的对白来陈述,而因为角色本身的视角是有限制的,所以角色的陈述同样是有限制的。说人话就是,书里面人物所说的故事并不一定是真相,而是他们”以为“的真相,或者是事实的一部分。

  比如说公羊老头的说法,因为他本身比较迷信,所以会把公羊徽和魏谦当成神仙,会信奉宿缘和天意,而这并不代表本书这是个玄幻故事。公羊老头说仙家的”雅言正音“和凡间的”官话“不同。这句话反映的其实是:明朝时期的官话和现代的普通话口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公羊老头听不懂。就像粤语在古代是广东那边的官话,其他地方的人也不一定能听懂(有兴趣可以搜一下康有为的粤语笑话)

  另外重点就是永靖帝和恭王的故事线,这条线可以说剧情的主要矛盾线,魏赵两人的命运基本都是由这条线来推动的。

  上一代皇帝弘德帝因为没有子嗣,又突然驾崩,导致必须要从旁支选一个人来当皇帝。

  而最近的旁支是献王,献王有两个儿子——后来的永靖帝和恭王。

  不凑巧的是,献王当时也已经病重了,所以只能挑献王的其中一个儿子登基。

  这时候就出现了矛盾:献王更宠爱幼子恭王,而杨雍作为文官则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这中间就发生的事疑点重重,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永靖帝继位。

  不过这一段不明不白的事导致了一系列后果,也是掀起后面”议礼之争“的根源。

  比如弘德帝到底是传位给了献王,还是从献王一系挑一个人继嗣?这两者存在礼法上的不同:

  如果弘德帝是先传位给献王(永靖帝和恭王的亲爹),然后献王再传位给了永靖帝,那么这一套就是正经的”兄终弟及,父终子及“,献王可以理所当然的被尊为”皇考“。

  但是最后杨雍是安排永靖帝继嗣弘德帝,也就是让永靖帝认弘德帝当爹,这样一来,永靖帝就只能把亲爹献王喊成叔父。

  永靖帝刚开始登基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不同,甚至认为杨雍是扶持自己的功臣(并且产生了某些感情)。

  但后来永靖帝长大,渐渐与大权独揽的杨雍产生了权力分配上的冲突。

  而恭王那边一直心有不甘,他虽然远在湖广,但提早预料到了这个情况,于是开始了他的篡位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通过挑拨杨雍和永靖帝的关系,逼迫杨雍废掉永靖帝,另立新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