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刘备带百姓避难(1 / 2)
却说曹仁、曹洪率领十万大军作为先锋,前方有许褚带领三千重装铁甲兵开拓道路,气势如虹,直奔新野而去。
正当午时,他们抵达鹊尾坡,远远望去,坡前一簇人马摇动着青、红旗号,煞是醒目。
许褚催促部队前进,刘封和糜芳将兵力分为四队,青、红旗分别列于左右。
许褚拉住马缰,下令:
“暂且停下,前方可能藏有伏兵。我们在此暂作停留。”
说罢,许褚单骑飞速向曹仁汇报情况。
曹仁却道:
“这只是虚张声势,肯定没有埋伏。加快进军步伐,我随后就到。”
许褚返回坡前,领兵冲入,搜寻至林下时,竟无一人踪迹。
太阳西沉之际,许褚正要继续前行,忽听得山上传来一阵鼓乐齐鸣。
抬头一望,只见山顶上一簇旗帜飘扬,其中两把大伞盖尤为显眼,左有玄德,右有孔明,二人正对坐品酒。
许褚怒火中烧,率军寻找路径上山。
不料山上滚木礌石如雨下,难以前行;又听到山后喊杀震天。
欲寻路厮杀,却因天色已晚而作罢。
曹仁领军赶到,决定先攻占新野城再做休整。
然而,当士兵们到达城下时,只见城门洞开,无人防守。
曹军蜂拥而入,城内寂静无声,竟是一座空城。
曹洪分析道:
“这是敌人势单力孤,计策用尽,带着百姓逃之夭夭了。我们暂且在城中安营扎寨,待到天明再出发。”
此时,士兵们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纷纷抢占房屋煮食。
曹仁、曹洪则在官衙内安顿下来。
夜幕初降,狂风骤起。守门士兵飞报火起,
曹仁淡定地说:
“这肯定是士兵们做饭时不小心引发的小火,不必惊慌。”
话音未落,接二连三的火情飞报传来,西、南、北三门皆火势汹涌。曹仁急忙命令众将上马,
整个县城已是火光冲天,比之前博望烧屯的火势还要猛烈。后人有诗叹曰:
奸雄曹操守中原,
九月南征到汉川。
风伯怒临新野县,
祝融飞下焰摩天。
曹仁带领着一群将领,穿越烟雾弥漫、火光四射的战场,像没头苍蝇一样寻找逃生之路。
听说东门那边火势尚未蔓延,他们便慌不择路地朝那儿狂奔。
结果,士兵们在混乱中相互踩踏,伤亡惨重。
曹仁一伙刚刚侥幸逃过一劫,背后突然响起一阵震天价的喊杀声,原来是赵云率领部队追了上来,搅入了这场混战。
败兵们只想逃命,谁还顾得上反击?
就在他们狼狈奔逃之际,糜芳带着一支生力军杀到,又是一阵猛冲猛打。
曹仁这一败涂地,只得拼命逃窜。
刘封也不甘示弱,带领另一支部队截击追杀。
到了凌晨四点,人困马乏,士兵们大多焦头烂额,终于逃到了白河边。
幸运的是,河水并不深,人马都下河饮水,场面一片喧嚣,马儿们嘶鸣不已。
与此同时,云长在上游用布袋堵住了河水。
傍晚时分,他远远望见新野城起火。
到了凌晨四点,下游传来人喊马嘶的声音,他立即命令士兵撤掉布袋,汹涌的河水瞬间向下流冲去,
曹军的士兵和马匹被洪水吞没,死伤无数。
曹仁带着残兵败将,向着水势稍缓的地方逃命。
当他们逃到博陵渡口时,又听到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一支队伍挡住了去路,领头的大将正是张飞。
他大喝一声:
“曹贼,快来受死!”
曹军顿时惊慌失措。
这正是:
城里刚欣赏完火焰秀,
水边又迎来一阵黑旋风。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的水,便带着部队从下流杀过来,与曹仁的军队混战成一团。
突然碰到了许褚,两人立刻交手。许褚不敢恋战,赶紧找了个空隙逃之夭夭。
张飞紧追不舍,不久后与玄德、孔明会师,三人一起沿着河岸往上流方向前进。
刘封和糜芳已经准备好了船只,大家一起渡过河,直奔樊城而去。
孔明下令将船筏点火烧毁。
再说曹仁,收拾起残兵败将,退守到新野,派曹洪去向曹操汇报这次的惨败。
曹操听后大怒,咆哮道:
“那个诸葛村夫,竟敢如此嚣张!”
于是,他调动大军,如同蚂蚁搬家一般,黑压压地涌向新野扎营。
他下令士兵们一边搜山,一边填塞白河。
大军分成八路,齐头并进,目标直指樊城。
刘晔建议说:
“丞相刚刚抵达襄阳,应该先赢得民心。现在刘备把新野的百姓都迁到樊城去了,如果我们直接进攻,两个县城就毁了。
不如先派人去招降刘备。即使刘备不投降,也能显示出我们爱民的心意;如果他投降了,那么荆州就能兵不血刃地拿下。”
曹操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问:
“谁适合当这个使者?”
刘晔答道:
“徐庶和刘备关系非同一般,现在正好在我们军中,何不让他去一趟呢?”
曹操笑着说:
“他这一走,恐怕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了。”
晔调皮地回答:
“如果他不来,那可真是让天下人笑掉大牙,丞相您就放心吧!”
曹操于是招来徐庶,半开玩笑地说:
“我原本打算把樊城踏成平地,但又心疼那些无辜的百姓。
你能不能去跟刘备说说,只要他肯投降,不仅既往不咎,还有高官厚禄等着他;
要是他还在那儿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我们连人带城墙一起拆了。我知道你是个忠义之人,所以才派你去,别让我失望哦。”
徐庶领命而去,带着一丝戏谑的心情来到了樊城。
刘备和孔明热情接待了他,三人一边品茶,一边聊起了当年的趣事。
徐庶说:
“曹操派我来劝降,其实不过是在演戏给百姓看罢了。他现在八路大军压境,樊城危在旦夕,你们还是赶紧想个后路吧。”
刘备想要留住徐庶,
但徐庶婉拒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