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招降马超(1 / 2)

加入书签

次日曙光初照,关隘之下鼓声隆隆,马超率领的军队已经抵达。

  刘备在城墙上远望,只见门旗下,马超骑着骏马,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他头戴狮盔,身披银甲白袍,不仅装束非凡,更显得人才出众。

  刘备赞叹道:“人们都称赞马超为‘锦马超’,看来名不虚传。”张飞一听,立刻想要下关迎战,

  但被刘备劝阻:“暂且忍耐,避其锋芒。”

  城下,马超多次挑战张飞,但张飞都被刘备拦住。

  直到午后,刘备观察到马超的军队已经疲惫,便挑选了五百名骑兵,跟随张飞一同冲下关去。

  马超见张飞军队出动,挥枪示意后撤,两军保持了一箭之地的距离。

  张飞军队立刻停下,随后关上的军队也陆续赶到。

  张飞挺枪跃马,大声喝问:“你可认得我燕人张翼德?”

  马超回答:“我家世代公侯,怎会认识你这等乡野匹夫!”

  张飞大怒,两匹马如同闪电般冲向对方,两把长枪在空中交错,两人激战百余回合,依然难分胜负。

  刘备在一旁观看,不禁赞叹:“真是一位虎将!”

  担心张飞有失,急忙鸣金收兵,两将各自回营。

  张飞回到阵中稍作休息,取下头盔,仅裹包巾,再次上马挑战马超。

  马超也应战而出,两人再次交锋。

  刘备担心张飞的安全,亲自披挂上阵,直至两军阵前。

  看着张飞和马超在战场上又斗了百余回合,两人的斗志都愈发昂扬。刘备示意鸣金收兵,两位将军这才分开,各自归队。天色渐晚,刘备对张飞说:“马超英勇无比,我们不能小觑他。先退回关上,明日再战。”张飞正杀得兴起,哪里肯罢手,大声喊道:“誓死不退!”刘备说:“今天天黑了,不能再战了。”张飞说:“那就多点些火把,准备夜战。”马超也换了战马,再次冲出阵前,大声挑衅:“张飞,你敢不敢夜战?”张飞激动起来,向刘备要了一匹新马,冲出去,大喊:“我抓不住你,誓不上关!”马超回应:“我打不过你,誓不回营!”双方士兵齐声呐喊,点燃了千百支火把,照得如同白昼。两将再次在阵前激战。二十回合后,马超突然转身逃跑。张飞大喝:“你想逃到哪里去?”原来马超见无法战胜张飞,心生一计,假装败退,诱骗张飞追赶,暗中拔出铜锤,转身就向张飞砸去。张飞早有防备,铜锤从耳边擦过。张飞勒马回头时,马超又追了过来。张飞稳住马,搭箭射向马超,马超却灵巧地闪避。两位将军各自回到本阵。

  刘备在阵前高声宣布:“我以仁义待人,从不使用诡计。马孟起,你收兵休息吧,我不会趁机追击。”

  马超听到这话,亲自断后,部队逐渐撤退。

  刘备也收兵回关上。

  第二天,张飞又准备去和马超大战一场。

  突然有人报告说,军师诸葛亮驾到。刘备立刻迎接了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说:“我听说马超是当世的虎将,如果他和张飞硬碰硬,恐怕会两败俱伤。所以我让赵云和黄忠守住绵竹,我自己连夜赶来。我这有个小计谋,可以让马超归顺主公。”

  刘备说:“我看到马超英勇的样子,真的很喜欢他,看重他,怎么才能得到他呢?”

  诸葛亮说:“我听说东川的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他的谋士杨松非常贪财,主公可以派人走小路去汉中,先用金银珠宝收买杨松,然后再给他写信,告诉他:‘我和刘璋争夺西川,其实是在帮你报仇,你千万不要听信离间的谣言。

  事情解决后,我会保你做汉宁王。’让他撤回马超的军队。等他撤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计策招降马超了。”

  刘备听了大喜,立刻写信,派孙乾带着金银珠宝走小路去汉中,先找到杨松,告诉他这件事情,并送上金银珠宝。

  杨松看到财宝,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带孙乾去见张鲁,向他陈述利害。

  张鲁说:“刘备只是左将军,他怎么能保我做汉宁王呢?”

  杨松说:“他是大汉的皇叔,正好有资格保奏你。”

  张鲁听了也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去告诉马超停止战斗。

  孙乾就在杨松家里等待消息。

  在不久的某一日,信使回报道:

  “马超扬言尚未功成名就,决不能撤军。”

  张鲁再次派人前去召回,但马超却屡次拒绝,连续三次爽约。

  杨松摇头晃脑地说:“这位将军向来信誉堪忧,拒不收兵,恐怕心怀叵测。”

  于是,他暗中散布流言蜚语:

  “听闻马超意图篡夺西川,自立为蜀中之王,以报父仇,不愿再臣服于汉中。”

  张鲁听罢,便向杨松求教对策。

  杨松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

  “一方面,我们可以派人去对马超说:‘既然你志在成功,那就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但要完成我三个要求。做到了有赏,做不到则要受罚。

  第一,攻取西川;第二,取刘璋的首级;第三,击退荆州的军队。三件事若有一件不成,你就得献上自己的头颅。’另一方面,让张卫整顿军队,严守关隘,防备马超的突然发难。”

  张鲁采纳了建议,派使者到马超营中传达这三项任务。

  马超闻言大惊失色,惊叹道:“这怎么变得如此荒谬?”

  他遂与马岱密谋:“不如我们就此收兵。”

  然而,杨松又放出风声:

  “马超若退兵,必定别有用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