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姜伯降孔明(2 / 2)

加入书签

  夏侯楙详细地讲述了姜维的事情,并将百姓的话告诉了他。

  马遵苦笑道:“谁能想到姜维竟然跳槽去了蜀国!”

  梁绪调侃道:“他只是想找个理由加薪,所以假装投降。”

  楙疑惑地问:“现在姜维都投降了,还装什么装?”

  他们正犹豫间,夜幕降临,蜀兵又来攻城。

  火光中,一个身影挺枪勒马,大笑道:“请夏侯都督答个话!”

  夏侯楙和马遵等人跑到城上,见那个身影得意洋洋地说:

  “我是为了加薪才投降的,都督怎么不兑现承诺?”

  夏侯楙反问:“你享受着魏国的福利,怎么就跳槽到蜀国了?有什么承诺?”

  姜维回应道:“你还给我发信让我跳槽呢,怎么不承认了?你想辞职,却把我坑了!我现在在蜀国升职加薪,怎么可能回魏国?”

  说完,他带领士兵攻城,直到天亮才撤退。

  原来那个假姜维,是孔明的妙计,让一个长得像姜维的士兵假扮攻城,利用火光让他们分不清真假。

  孔明带领大军来到冀城下,城里的粮食却少得可怜。

  姜维站在城楼上,看到蜀军的大车小辆把粮草都运到了魏延的营地。于是,他带着三千士兵出城去抢粮。

  蜀军见状,纷纷弃车逃跑。

  姜维成功夺得了粮车,准备回城时,却遇到了张翼率领的蜀军拦截。

  两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又带领一军赶到,夹攻姜维。

  姜维力竭不敌,只得夺路回城,却发现城上已经插上了蜀军的旗帜,原来魏延已经偷袭成功了。

  姜维无奈之下,只能逃往天水城。在路上,他又遇到了张苞的伏击,最后只剩下匹马单枪。

  当他来到天水城下叫门时,城上的梁虔却大骂他是反国之贼,下令乱箭射下。

  姜维无法分说,只能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拨马望长安而走。

  行不数里,他又遇到了关兴率领的蜀军拦截。

  姜维人困马乏,无法抵挡,只得勒回马便走。

  这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车上的人正是孔明。

  孔明对姜维说:“伯约啊,你现在还不肯投降吗?”

  姜维思考良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

  孔明慌忙下车迎接,握着姜维的手说:“自从我出茅庐以来,一直寻找贤者传承我的学问,可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今天终于遇到了你,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姜维大喜过望,连忙拜谢。

  孔明和姜维回到营帐,开始商量如何攻占天水和上邽。

  姜维说:“我在天水城里有两个好友,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两封密信,让他们在城里制造混乱,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占领城市了。”

  孔明同意了姜维的计划。于是姜维写了两封密信,绑在箭上,骑着马来到城下,将箭射入城中。

  小校捡起箭上的密信,交给了马遵。

  马遵看了信后非常怀疑,于是和夏侯楙商量:

  “梁绪和尹赏与姜维勾结,想要做内应,我们应该早点解决他们。”

  夏侯楙说:“那就杀了这两个人吧。”

  尹赏得知这个消息后,对梁绪说:

  “不如我们投降蜀国,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于是那天晚上,夏侯楙派人请梁绪和尹赏来谈话。

  两人知道事情紧急,立刻穿上盔甲,拿起武器,带领自己的部队打开城门,让蜀国的士兵进来。

  夏侯楙和马遵惊慌失措,带着几百人从西门逃出城,投奔羌胡城去了。

  梁绪和尹赏迎接孔明进城。安民之后,孔明问他们如何攻占上邽。

  梁绪说:“这个城是我亲弟弟梁虔守着的,我愿意招他投降。”

  孔明非常高兴。梁绪当天就去了上邽,叫梁虔出城投降孔明。

  孔明对他们大加赞赏,并任命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邽令。

  孔明安排好一切后,率领大军进发。

  诸将问他为什么不去抓夏侯楙,

  孔明笑着说:“我放走夏侯楙就像放走一只鸭子一样容易。现在我得到了伯约(姜维),就像得到了一只凤凰。”

  自从孔明在三城大展拳脚,名声如雷贯耳,连远处的州郡都闻风而动,纷纷投降。

  他整理好军队,带着汉中的勇士们,一路高歌猛进,直抵祁山脚下,渭水之西。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洛阳。

  那时候,曹叡正在享受太和元年的宁静,突然被近臣打破:

  “夏侯驸马丢了三郡,跑到羌中去了。现在蜀兵已经到祁山了,前军都快到渭水了,得赶紧出兵啊!”

  曹叡吓了一跳,问大家:“谁能帮我把这些蜀兵赶走呢?”

  王朗站出来说:“我看先帝每次都用曹真,每次都赢。陛下为什么不让他当大都督呢?”

  曹叡觉得有道理,就召见曹真,说:

  “先帝把国家托付给你,现在蜀兵入侵中原,你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曹真谦虚地说:“我能力有限,恐怕难以胜任。”

  王朗鼓励他:“将军是国家的栋梁,不能推辞。虽然我老了,但我愿意跟随将军一起去。”

  曹真终于答应了,并推荐郭淮为副将。

  曹叡同意了,于是任命曹真为大都督,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

  王朗虽然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但还是勇往直前。

  最后,曹叡亲自送出西门之外方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