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放粮(1 / 2)

加入书签

翌日。

  晨曦初露。

  阳光温柔地洒满了南蛮大地,为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带来了新一天的生机。

  土知县杨福即将在衙门前举行盛大的放粮仪式。

  从县衙到罗盘山脚下,百姓们如潮水般涌动,形成一条巨龙。

  一眼望去,人头攒动,连绵不绝。

  有人甚至是从半夜就起床,扛着布袋、拎着木桶,迫不及待地赶来排队。

  连家中的小孩也蹦蹦跳跳地跟来,手里拿着家里的米罐,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仿佛今天就是个大喜的日子。

  “放粮啦!放粮啦!今天可以吃饱饱啦!”

  小孩们兴奋地传着话,欢声笑语在人群中回荡。

  众人脸上难得恢复了笑容,隔着人海,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满满的粮食。

  最前方,是十列整齐划一的官差。

  他们身后是一袋袋堆积如山的粮食。

  百姓们热切地盯着那些粮食,眼中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

  辰时一到,大门轰然开启。

  差役们整齐划一地列队而出,中间簇拥着土知县杨福和吴楚洵等人。

  杨福今年四十七岁,身为半个汉人,他在这片南蛮之地经营多年,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

  南蛮之地,古来便被中原朝廷视为鸡肋,占之无味,弃之可惜。

  前几个王朝基本只是名义上把南蛮纳入版图,迁来几万中原百姓,但南蛮的政权仍是由当地大族掌握。

  历代朝廷都在南蛮建了土司府,由当地大族出任,管理南蛮之地,每年向朝廷纳税纳贡。

  朝廷也不在意缴的多少,只要这群蛮人能乖乖地待在原地,认中原王朝为主,不犯上作乱就行。

  自大启建国后,朝廷又牵了几万汉人来与当地民族融合,并开始普及中原话。

  如今的南蛮之地,已经不再分得清蛮汉两族了。

  只有一些遗老,还坚持身着民族服饰,信仰民族传统。

  这杨福便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语。

  以他的年龄,能说得这般好,已是不易。

  杨福脸色威严又不失亲和,他弯下腰伸出手,示意吴楚洵先行。

  吴楚洵客气地礼让,与他并肩而行。

  杨福看在眼里,眼神闪了闪,嘴角含着笑。

  百姓们的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响彻云霄。

  杨福望向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

  这都是自己治下的百姓啊,却过得这般艰辛。

  他该怎么做,才能让这群百姓真正吃上好饭,穿上好衣啊?

  杨福眉头紧锁,眼眶周围布满了皱纹,眼神中闪过一丝茫然和彷徨。

  见到百姓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杨福缓缓抬起双手,向下压了两次,示意大家安静。

  待百姓们的声音渐渐平息,他双手作揖,朝着中原的方向微微一礼。

  随即大声说道:“今日,我们南蛮的百姓有幸得到皇帝陛下的体恤,从江南富饶之地调来了余粮。我们要感谢陛下的恩德,让我们生活得以无忧。”

  “谢陛下!”

  下官们闻声,纷纷附和。

  百姓们虽然不完全明白这些弯弯道道的官话,但看到官员们如此,也便跟着齐声呼喊:“谢陛下!”

  “谢陛下!”

  “谢陛下,快点发粮吧!”

  “对,杨大人,快别磨磨唧唧的了,放粮吧!”

  百姓们只想喊完了,赶紧发粮,他们还饿着肚子呢!

  不得不说,这南蛮的民风虽然有改进,但也不多。

  杨福颇为尴尬地观察着吴楚洵的脸色。

  这京城来的监粮官看着就是锦衣玉食,不识人间疾苦的样子。

  他只怕刚才百姓们如此做派,会让这位贵公子心中不满,影响下次运粮。

  未曾想,吴楚洵的脸上并未露出不满,反而带着一丝纵容和善意。

  这让杨福心中稍安,莫不是,他自己多想了。

  也许这位公子是真的怀着慈悲之心,远道而来为南蛮百姓送粮。

  这样一想,杨福再看吴公子时,只觉得此人丰神俊秀,气宇不凡。

  “放粮!”

  杨福一声令下,差役们立刻划开米袋。

  然而,当百姓们看到袋中的粮食时,却是一片哗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