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村(1 / 1)

加入书签

我的乡村是一个纯朴安宁的小乡村,村里大多人家靠着家里的几亩田地,过着面朝黄土的日子,以前我的乡村的田地大多是种着水稻,棉花等大型农物,只有家边拐拐角角的小块地才会栽上点蔬菜瓜果,但是大多供应自家吃用,很少的才去卖,所以我的乡村收入来源很有限,村里人家生活都过得清贫平淡,没有哪个家庭能够很有钱,所以我乡村的人家也没有什么贫富差距。但日子却还算过的充实,领里之间挺和默,老少爷们也合群,闲下之余你窜门到我家,我溜达到你家,所以家家人都不那么冷清,因为那时我的乡村的房屋大多是一座主屋,一间烧火屋,门口就连着大路,邻家窜门也很方便,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一道漂亮的院墙,把邻居隔在了外面,也隔开了以前那种浓浓的乡情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乡村在改革的春风里,也变得骚动不安,原先平静的小山村已不覆存在,在乡政府的带动下,我的乡村就成了特色村,我的乡村土地肥沃,离河水又近,灌溉便捷,所以丁村长带领我们村搞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所以我的乡村就成了乡里出了名的蔬菜之乡,都上了电视,现在村头还挂着蔬菜之乡欢迎你的大牌子,但是记得那个时候每个乡村都有这样的特色乡村,记得邻里的乡村有的是养殖之乡,有的是药材种植之乡,记得邻里乡村有个养山羊的养殖之乡,还在村头竖立一只大山羊的水泥雕塑像,有模有样的  漂亮,但这样的特色也成就了很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那时丁村厂天天在广播里喊,讲蔬菜大棚的行情怎么怎么的好,反季节蔬菜怎么的贵,说的只要村民沾上蔬菜大棚,就能发家致富,自信满满的,也给了那些种植大户发竹片,发塑料薄膜,还发化肥,丁村长说只要发展大棚达到一定规模,就能够得到国家一定的补贴,丁村长也带头在自家的田地里搞了大棚,于是我的乡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大棚,也真有的人家拿到了补贴。记得那时我乡村的土地上整片白哗哗的,晚上的月光照射在大棚的塑料薄膜上,反射耀眼的光,显示着他的辉煌,记得那时我家也搞了几个大棚,但是由于不够规模也没拿到补贴,种的蔬菜也还可以,却也不像宣传的那样有十分好的行情,比种植稻麦收入要好一点,但却十分的累人,整天除草,施肥,打农药,因为那时的大棚不像现在这样都钢管龙骨支架,又大又结实抗风,那时都是毛竹片支撑的架子,盖上塑料薄膜,整个棚子没有半个人高,所以钻进去做活都要躬着腰才行,根本伸不开身子,,所以在大棚里做活却很难受,腰不能伸直,腿不能放开,我们村的老一辈人大多都有腰腿上的毛病,跟长年在这大棚里做活多少要有点关系,我们这些年轻的小伙子更是怕在大棚里干活,一到刮风下雪天气就更加受罪,别的地方的人家刮风下雪都往家里跑,我们村的人却都往地里跑,掖下别把锨,缩着脑头跑到地里挖泥压紧大棚薄膜,要不薄膜会被风刮跑了,雪下得太厚也容易把竹片架子压断,那样怎个棚子就塌了,但是我们这里大雪的天气不多,所以我的乡村基本每家户每年都有大棚被风掀开了的事情发生,一但大棚被吹坏了,那棚里的菜就会被冻死了,一年的收成也就白忙了,但那时我的乡村刮大风的天气却很多,所以我的乡村整个冬天都能听到风吹塑料膜的哗啦啦声响,那种声音听着心里就犯怵,就是现在我听到大风吹着塑料膜的声音心里都害怕,虽然现在我家不种大棚已多少年了,这样的声音可能在我心里留下阴影了,有时候夜里睡觉遇上大风还得往地里跑去压棚头,自从种上大棚后,整天好像都过着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起一点风都让村里人心里不安,但大棚蔬菜却还在继续,因为这是乡里的典型,乡里的特色,这样丢下来乡里的特色就没有了,没有了特色那政绩就没有了,于是乡里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就有的人家因为种这大棚发了财,变成了村里的有钱人了。村里有户姓高的人家,种了几十个大棚,在我们村可是种植大棚的种植大户了,每次上面下来视查总是到他家,于是这户家庭也是乡里里重点扶持对象,也上了电视,起了一个很牛气的名子叫做蔬菜大王,在电视里讲话,宣称他家种植大棚一年的收入有几十万,在村里一时成为了笑谈,因为这样的收入只有上面的人会故作相信,大部分农民,至少我们村的人是不相信的,因为我们村家家户户搞大棚,一个大棚能赚多少钱大家心里有数,赶上风调雨顺好年景又能怎样,而且他家的大棚也不是没被风吹过,每次上面视查还不是丁村厂挨家户高价收购菜苗往他家大棚里栽,他家大棚只有上面视查时看上去好点,平时也是一般般,不可能赚那么钱,但奇怪的他家却实变得很有钱,那时候给女婿买了小货车,拉蔬菜做生意,给他家儿子买了大货车跑运输,听说也在菜市场帮人拉蔬菜,也算是农产品行业上的成功转型了,只是他家后来也不搞大棚了,而且退的还很早,但是从此村里人家的贫富差距就渐渐大了,后来,村里人对蔬菜大棚实在是不敢兴趣,年纪轻轻的人更加不愿意搞大棚,所以我的乡村的蔬菜之乡之名就渐渐衰弱了,后来就只有年纪大的人还在家种一点大棚,年轻的渐渐的开始外出打工了。

渐渐的我乡村的土地就又恢复了种作棉花,水稻等大型农物了。这样下来村里好像又恢复了先前平静安宁的样子,但时丁村长与乡里不愿意我的乡村这样子,最后乡里决定,把我们村的土地以承包形式收回,然后再承包给外地人种植大棚,给我们每亩800的承包费用,以招商引资形式远低800的价格包给外地人,当然国家有补贴,所以乡里也不会亏本,外地人来后,也带来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反季节草梅,西瓜等上等水果,乡里给他们建的全是钢管龙骨支架,然后覆盖大薄膜,外面还有一层厚厚的草帘子,听说一个大棚造价几十万,听的我们村里人都不敢相信,一个大棚最大也就几分地,造个大棚比造个小洋楼还贵,里面能种上什么金贵的农物,再金再贵也就几分地,能有什么产量,能不能赚钱,但是村里人却也不愿意瞎操心这样子的事,只要你乡里给我们承包费,我管你赚不赚钱,跟我们也没关系,乡里面当然也不会考虑他赚不赚钱,重要的是形象出来了,我们村蔬菜之乡的名气比以前更甚,现在都叫特色蔬菜瓜果之乡,大牌子也换了,一个更大的大牌子,写着省重点扶持项目,上面详细记录我乡村的大棚,有多少多少个,总投入多少万,年产值多少万,带动多少多少农户发家致富,再加上鲜艳的水果蔬菜的图片,有模有样,其实这样才是乡里面需要的结果,而外地人来承包的大棚也都给自家起个很别致的名子,什么水果种植合作社,什么家庭农场,每家户都证子,这样也是外地人需要的样子,所以村里人心里却有种感觉,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是用来种的,至少现在不是。而乡里面带动的多少多少户农民至富,村里的人也没有发现是哪户人家,不是他家,也不是你家,更不是我家,可能是大家吧!!-115-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