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头攒动(2 / 2)

加入书签

<p>现场周围拉了一圈警戒线,警戒线几乎将整个117号囊括在里面。</p>

<p>乌压压的人群站在警戒线的外面,几个警察站在警戒线里面维持秩序。</p>

<p>从留下的墙基来看,117号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院落,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在南方,能看到这样的四合院,实属难得。</p>

<p>117号坐北朝南,前后各有一进房子、三间正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p>

<p>院门开在第一进中间位置,进入院门就是第一进的门厅,两边是东屋和西屋,盗洞在第二进东屋里,具体的位置在床下面。</p>

<p>一般人家都会把床放在房门的对角线上。</p>

<p>看到赵子蒙一行走进警戒线,原先蹲在、站在盗洞附近的几个人迎了上来,在这几个人中,有两个两鬓斑白的老者,其中一个老者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厚眼镜。</p>

<p>有两个头戴安全帽的人,另外几个人应该是秦大召所说的117号的邻居。</p>

<p>章所长将赵子蒙领到几个人跟前:“赵队长,这位是勒教授,这位是聂教授,这位是冯经理,这位是肖队长。这三位是117号的邻居。”</p>

<p>戴眼镜的就是靳教授。</p>

<p>一行人客气寒暄了几句之后,立刻进入正题。</p>

<p>此时,令狐云飞、项代沫、萧路含、马建平和林狄已经投入工作:令狐云飞和项代沫负责验尸,林狄负责拍照,马建平和萧路含负责勘查现场,提取物证。</p>

<p>“勒教授、聂教授,你们把情况跟赵队长说一下。”章所长道。</p>

<p>“赵队长,情况是这样的,这盏马灯是盗墓贼专用的马灯,你们看——”勒教授从地上拿起一个已经没有了玻璃变形的马灯——地上有一些碎玻璃。</p>

<p>地上还有一些陶片和青花瓷片。</p>

<p>赵子蒙接过马灯,勒教授说的没错,这个马灯确实不同于一般的马灯,它比一般的马灯要小,一般马灯的玻璃罩的凹槽是园的,这个马灯的玻璃罩的凹槽是方形的。</p>

<p>“两位教授,这些陶片和青花瓷片是什么时期的呢?”</p>

<p>“我们正要跟赵队长说这件事情,我和聂教授一致认为,这些青花瓷片是元代的青花瓷,根据这些瓷片上的图案判断,肯定是元代青花梅瓶。”</p>

<p>“裂口和断口是新的,一定盗墓贼在将青花梅瓶拿出盗洞的时候,不小心碰坏了,很可惜啊!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p>

<p>“是啊!根据这些瓷片上的图案可知,这个青花梅瓶上描绘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p>

<p>聂教授蹲下身体,指着几块拼接在一起的青花瓷片道,“至于这些陶片,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不像是墓室里面的随葬品,极有可能是盗墓贼在挖盗洞的时候挖到的。”</p>

<p>勒教授从手提包里面拿出一个圆形的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在纸包被打开的时候,从里面落下一些褐色的屑状物,纸包里面是一个残缺的圆形的物体,圆形物体上褐绿相间,斑驳的很厉害。</p>

<p>“勒教授,这是什么东西?”</p>

<p>“这是一个古铜镜,”勒教授将铜镜反过来,“这是我们在洞口旁边的土里面发现了,盗墓贼见这枚铜镜已经锈蚀不堪、面目全非,便舍弃在现场了。”靳教授叹了口气,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情。</p>

<p>赵子蒙注意到铜镜上一些较为清晰的花纹,花纹的位置在铜镜的中间和边沿。</p>

<p>“赵队长,这是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中期的铜镜,上面还有‘正德’两个字。</p>

<p>‘正德’是明代第十个皇帝朱厚照的年号。刚才,我们已经看过了盗洞的走向,盗洞直指后山,古墓应该在这片竹林和树林的下面。”</p>

<p>“两位教授,你们来的很及时,在勘查的过程中可能要请教你们一些问题。”</p>

<p>“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墓室里面的东西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太可惜了。”聂教授道。</p>

<p>“赵队长放心,在你们勘查的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守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在现场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匆忙之中,盗墓贼可能会留下一些东西。”勒教授道。</p>

<p>“老勒,你别太过乐观,从盗墓贼盗墓的方式和行事风格来看,他们从容不迫,墓室里面的东西一定会收拾的很干净。”聂教授流露出了更为痛心的神情。</p>

<p>“是啊!我担心的也是这个。赵队长,我们一定会配合你们的工作,除了现在,以后不管你们有什么疑问,尽管吩咐。”</p>

<p>林狄走到赵子蒙德跟前,将一副手套和一个口罩递到赵子蒙的手上。</p>

<p>当务之急是验尸和勘查现场。</p>

<p>赵子蒙利落地戴上口罩和手套,走到洞口。</p>

<p>令狐云飞和项代沫正在清理洞口附近的泥土和砖块。</p>

<p>洞口最宽的地方在一米左右,最窄的地方在六十公分左右,在洞口最宽处的东西两头竟然还能看见铁锹在洞壁留下的痕迹。</p>

<p></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