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血战高平(三)(1 / 2)

加入书签

无论北汉皇帝多么的恨郭威,也无论他多么的想灭掉大周,但是他始终没有想到大周皇帝柴荣就在大周军中,而且离他如此般的近。这本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大周区区数万人马面对着北汉联军十万之众,虽然北汉皇帝刘昱也曾夸下海口说北汉与契丹联军有百万之多。

柴荣稳坐于军营的马车之上,赵匡胤领着禁军侍卫将他团团的包围住,就是连一只苍蝇也别想靠近。望着在那巴公原上排列整齐盔甲鲜艳的北汉联军,柴荣的脸色异常的平静,对于北汉皇帝亲自率军的情报他早已经得知。面对着多于一倍以上的北汉联军,他的心里没有任何的惧意,只有平静和自信。

叶吟风与凌天云紧紧的守护在柴荣的身边,他们身着大周重铠,俨然一派骁勇战士的作风。眼前,北汉军军旗林立,整个北汉军里透出一股子骁悍的气息,其中包括数万的契丹军士,他们手里扬着寒光四溢的狼刀,浑身上下透着令人如寒般的凶狠气息。

叶吟风并没有见过如此般的阵势,他的脸色显然有一些苍白,那可是数万人的战场。两国交战可不是寻常武修之间的生死撕杀,这种阵势要更加的恢宏壮观,激昂的气势在每一名的士卒心中荡起,霍霍的风声从四面八方狂涌而来。无数的军旗迎风而飘,发出啪啪的巨响。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用生命垒起的战争,他的心时不禁的感慨着。面对着战争,他觉人的生命是如此般的如草菅,生命就像那蝼蚁般,只要两军之中最高的将领挥一挥手,生命就会即刻间灰飞烟灭。每一名士卒,乃至每一名将士,都成了两国最高统帅的棋子,天下纷争,争的就是每一颗鲜活的棋子。

凌天云的眼里带着几分兴奋的光芒,他还真的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战场,早在白水关时,他与契丹人的之间的战斗简直就是小打小闹。而今,他终于可经历一场空前宏伟的大战场。对于上战场,他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期待,但是他知道自己心里还是有一种排斥这战争的矛盾感觉。至于他为何有这样矛盾的心里,因为他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同样经历与生与死的考验。他排斥战争并不代表他就可以不参与战争,因为他习得佛门至高心法的缘故,他对生与死有一种难掩的悲悯之心。

“陛下,北汉在巴公原上摆开了阵势,而我军人数远不及北汉军的一半,是否等到其他大军汇合再发动攻击。”石守信一双精目里难掩担忧之色,他只粗粗的看了一眼摆好阵势的北汉联军,就大概猜测出了对方的人数。所以他这才会略带着几分忧色向柴荣禀到,从人数上大周军占不到任何的便宜。

“刘节度使的大军什么时候到?”柴荣平静的问了一句,在他看来,不管是北汉军也好,又或是契丹军也罢,今日自己率军匆匆而至,此时的大周军士气高涨。如果要等安阳节度使随后的大军再开战,那么己方大军的士气便会弱下,他要一鼓作气一举拿下北汉与契丹联军,虽然对方的人数是自己的一倍之多,但是他心里也无惧。

“据探子回报,可能还要数个时辰。我军匆匆而至,眼下将士人马疲倦不堪,如果没有得到休整,恐怕吃亏的还是我大周军。”石守信小心翼翼的劝到,他不想让急行的大周军带着疲意去作战。

“无妨,令樊将军领两千人马为右翼,迎击敌人。其余将士随朕一起攻下巴公原,活捉那北汉老贼刘昱。”柴荣脸色沉着,一道道的军令颁布下去,随后他又朝赵匡胤望了一眼。而赵匡胤则向他点了点头,表示一切已经安排就绪。

刘昱着着大周军队不断的有人马调动,他的心里已经急不可耐,急忙分发了一道道军令下去,命张元徽亲领的东翼军做好冲锋的准备,同时令契丹大将杨衮按兵不动,他自己也率领中路军准好冲锋的准备。他要以自己北汉的铁骑大军冲垮急行而来的大周军,他要让契丹人看看他北汉大军的勇猛。

“陛下,万万不可,大周军虽然急行而至,但是周军排列严整有序,大周军中更是战将如云,切不可轻率行动,还望陛下莫要轻敌啊。”契丹大将杨衮见状,他立刻策马来到刘昱的身前,向对方劝道。

“哈,哈,哈,莫不是杨将军心怯了吧。周军急行赶路还未来得及体整,也本就是行军的大忌,而且周军此时的人数远不及我北汉联军的一半,此时正好趁周军疲惫不堪之即给予正面迎击。杨将军就等着看好戏吧,看看我大汉的勇士是如何攻破大周军的,朕定要活捉那大周军的统帅,好让天下知道我大汉军才是一支威武之师。”刘昱发出一阵不屑的笑声,得意的向杨衮说道。

两国军队开始列阵布营,本着吹着北风的天气此时突然刮起了南风。杨衮心中长叹一声,他扬头望着严阵待发的北汉军,该劝的他也劝了,他乃契丹勇将也有自己的傲气,无奈那北汉皇帝根本就将自己的劝告放在眼里。这让他心中有一丝的不快,他下令所有的契丹军原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动,而他自己则策马朝自己的营帐而去。

“陛下,幸事啊,吹南风,好预兆啊,此战陛下一定大破周军为我大汉立下宏伟功来。真乃天助我大汉,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北汉军中随皇帝一起亲征的还有北汉司天监李义,他一见到突然间刮起了南风,便兴奋的向刘昱说道。

与皇帝一起亲征随行的还有北汉宰相王得中,他一听到那司天监李义的话语水禁的勃然大怒道:“此时大风迎面又怎么可称得上是好兆头,岂能为天助。乃等巧言令色之徒,勿要谬论诓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