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布局(1 / 2)

加入书签

<p>赵国新君雍涉位,面临的第一次挑战,就是魏罂派来的大使向赵国递来的国书。</p>

<p>魏国国书既表达了对死去的赵肃侯语敬慕之情,又表达了对新君恭贺之语,以及希望魏赵两国能够化解以恩怨,和平共处。在国书最后一列,魏候罂露出了真面目,他向赵国提出了一个请求...魏国打算派出一万人,前来参加葬礼。</p>

<p>魏国的国书,言语诚恳,毫无半点蛮横之态。若是一般人,决定会相信魏国释放出的友好和善意。</p>

<p>正因为魏国主动放下姿态,让赵国相邦公子豹,捉摸不透。</p>

<p>按理说,赵国国君去世,诸侯派人前来告慰国君亡灵,本应该是正常的现象。奇怪的就是魏国为何要派出万人送葬。周天子甍,也不见诸侯派出万人前去祭奠。除非,诸侯心中另有所图。</p>

<p>赵豹将魏国国书看了数遍,不看则好,一看觉得国书中大有文章。再加上,魏国大使,放低姿态,态度谦卑恭顺,弓着身子,静待答复。赵豹明锐的鼻子,瞬间嗅到了战火的味道。</p>

<p>赵豹以事关国体,不敢擅自做主,择日以国书,告知魏国大使,以此观察对方会有何种反应。魏国大使面含微笑,既不逼迫对方做决定。也不多言,以免坏了大事。索性给对方时间,让他自己去琢磨。</p>

<p>赵豹没有从对方嘴里得到有用信息,心中暗叹:“这位大使,果真不能小觑。”</p>

<p>魏使为了不打扰对方,躬身退了出去。</p>

<p>魏使告退后,相邦赵豹拿着魏国递来的国书,立马入宫,将这件事禀告给新君雍。新君雍见兹事体大,邀请重臣共同商议。不多时,赵国诸臣,鱼贯而入。大臣以享受俸禄、品位高低分为左右两列依次跪坐。赵豹身为诸臣之首,第一个位置理所当然由他居坐。</p>

<p>赵豹对着高坐的赵君,行了一礼,双手高举魏国国书,“君上,魏候罂(魏罂虽已称王,但是赵国人并没有承认),请求一万人前来赵国送葬,告慰先君。臣不敢擅自做主,请君上定夺。”</p>

<p>赵雍虽然年幼,深谙为君之道。在情况尚未明朗,就急于表明立场的国君,不是一个好的君主。此刻,位居殿中心怀叵测之人,也在静静等待着,甚至期待年幼的国君,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面对魏国国书,新君雍与赵国诸臣,举行了一场辩论。辩论的内容:赵国应当以何种方式,回复魏国的国书。</p>

<p>以大司寇公子成为主的宗室重臣认为,应当以柔。他们认为,先君刚丧,新君年幼。眼下赵国是不能刺激魏国,以防魏人出兵,乱我家国。魏国有什么要求,尽量答应他们。只要满足魏人的胃口,魏人是不会和赵国过不去的。魏人开出的条件,他自信赵国给得起。</p>

<p>公孙璞、肥义、李兑等人认为,赵国新君年幼,先君刚去之际,来此国书,显然是隐藏着阴谋。尤其是国书中说的一万人送葬,显然是包藏祸心。这一万人表面是吊祭先君,实则也是图赵的一支军队。无论,赵国以刚,或以柔回复国书。魏国会趁机,出兵赵国。</p>

<p>与其以柔,不如以刚。魏人即便征伐赵国,见赵国态度强硬,尚有后忧。再说,大争之世,魏人想凭借一国之力覆灭赵国,简直是黄粱一梦。</p>

<p>正当两派争得耳红目赤之时,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在赵君雍一人身上。赵君雍心里明白,无论支持哪一方的意见,总会伤了另一方人的心。赵国君臣关系,犹如水火。他问自己,君父尚在,面对此局,他应当如何抉择。然,目前的情况,容不得他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p>

<p>赵雍将深幽的目光转向相邦赵豹,问道:“君父常说,宗室子弟君最贤。若遇邦国大事,难以决断,需请教相邦。今,魏国来信,我应当如何回之,还请相邦教我。”</p>

<p>赵豹脸颊抖动,敏锐的鼻子,已经嗅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敌意。他为赵国相邦多年,乃睿智之人。赵侯语尚在,时常向他讨教治国之策。他的意见,也总是被采纳,用于治国之中。</p>

<p>赵语也时常说:宗室子弟君最贤。</p>

<p>他用余角的目光,瞥了一眼高坐的君上。他身为相邦,对待魏国的国书,本可自行决断。他将国书告知君上,就是为了不趟浑水。思虑再三,他决定将这个皮球,踢给君上,让他定夺。赵雍得知,先听取了他的意见。然后,召集诸臣共同商讨。皮球踢来踢去,又踢给了他。赵豹心叹:君上年幼,但不简单。</p>

<p>两派各执一词,见解都有道理。赵豹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颇有些为难。更何况对于刚出入朝堂,政治不深,年仅十五岁的孩子。倘若抉择不对,为赵国带来灾难。任何人,都付不起这个责任。一想到,新君雍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尚能保持镇定,颇有为君之道。</p>

<p>短暂权衡利弊之后,赵豹必须做出选择,抬头道:“回禀君上,臣认为,诸臣言之有理。眼下,赵国处于多事之秋,能免则免。魏人以一万之众,送我先君,必是受先君德义感昭。我们以刚烈之词拒绝魏人善意,会惹怒魏人。臣赞成,理当以柔。”</p>

<p>赵豹选择站在了宗室一方,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过后的结果。赵国立国,不能缺少宗室子弟的支持。即便寒了肥义等人之心,也不能让自己树敌于宗室。</p>

<p>宗室盘根错节,力量是无比巨大的。</p>

<p>宗室之人见相邦也站在自己这一边,无不笑容相对。肥义、李兑之人的意见虽没被新君采纳,也看不出他们脸上有不悦之色。对于他们而言,分说利弊是臣子的责任。他们的言论,是否得到君上的重视及采纳,又另当别论。</p>

<p>“相邦所言甚是。”赵雍沉吟片刻,续道:“还请相邦不辞劳苦,亲自处理这件事。”</p>

<p>赵豹怔了一下,随即行礼道:“喏。”</p>

<p>翌日,魏国大使很早就在相邦府邸等候。府邸佣人,早将此事通报进去。</p>

<p>赵豹沉吟一会,心道:“魏使来得真早。”</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