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中山国的天子梦(1 / 2)
<p>公元前378年田因齐出生在齐国临淄,于公元前356年继承主君之位。田因齐二十二岁成为齐国国君,君父突然离世,让这个少年对人生充满迷茫,他也不知齐国明天的走向。</p>
<p>他整日沉迷于酒色歌舞,荒废度日,以此逃避君上的责任。齐国大臣皆看不下去,想要进宫劝阻君上主持国政。怎知田因齐先众人一步下令,谁敢进言者,斩。</p>
<p>齐国诸臣见君上荒废政务,皆道:“新君乃昏君矣!君上,只顾一己之乐,荒废国政。齐国,怕是要亡于庶子之手啊!”</p>
<p>田因齐闻言,也不生气,仍旧我行我素,过自己想要的生活。</p>
<p>淳于髡不忍心君王贪图享乐,荒废国事,以一鸣惊人的典故规劝田因齐。</p>
<p>田因齐当时听了,精神振奋,准备建立宏图霸业。然,第二日一觉醒来,仍是沉迷酒色歌舞。</p>
<p>田因齐身边的侍者,见淳于髡碰了壁,取笑道:“淳于大人,八尺方为男儿。你不足七尺,难怪君上听不进去你的意见。”</p>
<p>淳于髡,淡淡道:“我虽不足七尺,敢为八尺男儿不敢为之事。”</p>
<p>侍者不悦,“淳于髡大人,你动嘴皮子是很厉害。不过,长成这样,太丢父母的脸呢?”</p>
<p>淳于髡,纵声长笑,“我不足七尺,尚有男儿血性。尔等身高八尺,血性傲骨全无。我宁可不足五尺,也不愿成为没血性、傲骨之人。”</p>
<p>出身平民的邹忌,见能言善辩的淳于髡也没能劝回君上那颗低迷的心。他采取了灵活的方式,投其所好,以琴理谈治国之道。田因齐爱琴音听之,幡然悔悟,以邹忌为齐相,立志革新。</p>
<p>田因齐漫长的一生中,几度在人生道上迷失,幸运的是总会有人在他迷失的时候,挺身站出来为他指点迷津,将他引回正轨。</p>
<p>在诸臣的帮助下,田因齐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等人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齐国国力蒸蒸日上。</p>
<p>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称雄于诸侯,奠定齐国东方第一强国的基础。田因齐注重文化的发展,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稷门外扩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p>
<p>公元前334年,田因齐改革图强,称雄诸侯。徐州之地与魏国会盟,互尊为王,史称徐州相王。田因齐是第二个中原诸侯公然称王的男人。</p>
<p>齐王田因齐也是一位谋定而后动之人。一旦是他决定的事情,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坎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改变他的心意。</p>
<p>中山国冒然称王,与齐国平起平坐,触犯了田因齐心中的底线。田因齐乃何许人也,英雄一世,傲然风骨,怎可与蛮夷中山比肩。为了教训这个出生蛮夷之邦的中山国,田因齐召集诸臣商谈攻打中山一事。</p>
<p>攻伐大事,牵扯甚广。</p>
<p>邹忌沉思半响说道:“王上,中山国与韩、赵、魏、燕合纵称王。我们出兵去攻打中山,会遭到三晋及燕国反击。出兵一事,我们需要好好谋划才行。”</p>
<p>田因齐闻言不喜,齐国在他的治理下,何曾怕过三晋,顿时怒道:“韩、魏自顾不暇,哪有精力管中山国的破事。燕、赵两国,安敢与我齐国争雄。中山国太目中无人,胆敢背着寡人行王道,与韩、魏、燕、赵缔结合纵。寡人不灭了他,难消心头这个怒气。寡人就让中山国见识一下齐国的实力。”</p>
<p>田罂也劝道:“王上息怒。中山国称王,大逆不道,理应讨伐。但成候说得对,中山国与三晋及燕国合纵称王。我国出兵攻打他,其他四国焉能置之不理。魏、韩两国不能干涉我国出兵。燕、赵两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齐国以一国之力,对付三国,实在是不划算的买卖。”</p>
<p>田因齐怒道:“中山国如此狂妄,寡人就由着他。”</p>
<p>“王上。”邹忌见齐王势必伐中山,忙道:“我们可以派出使者,携带宝物,出使燕、赵两国。顺便将我国攻打中山国的消息,告知他们。我们看看燕、赵的反应在做定夺。”</p>
<p>田罂等人也趁机附和。</p>
<p>田因齐,微微思忖道:“出使燕、赵两国的人选,就交给你去办。”</p>
<p>邹忌瞥了一眼众大臣,目视君上,行礼道:“喏。”</p>
<p>那日,魏、赵、燕三国使者,来到中山国宫中,面见中山君厝。魏使公孙衍邀请中山君合纵称王。赵使李疵也向中山国传达了赵君的意思。燕国,不做声,表示默认。</p>
<p>中山君厝按住心中的雀喜,脸色十分宁静,“称王,事关重大,请容许寡人好好考虑。几位,请回。”</p>
<p>官驿中,赵使李疵,问道:“犀首,中山君会称王吗?”</p>
<p>公孙衍眸色之中很有自信,“历代中山君皆爱做天子梦。我们抛出的诱饵,太具有诱惑力。中山君虽没有当场表态,但我看他神色,早已飞上云霄。中山君会答应的。我们不用心急,就在中山国大吃大喝几日。”</p>
<p>李疵出使中山国前,赵君嘱咐他,凡是以公孙衍之意行事。李疵见公孙衍信心满满,也不担心,优哉游哉品位中山国的美酒及了解中山国的风土人情。</p>
<p>中山君厝在中山宫召集重臣商讨,有关魏、赵、燕三国发出邀请行王道之事。</p>
<p>中山宫的大臣意见不一。</p>
<p>“君上,中山国国土狭小,兵微将寡,怎可行王道,图虚名。魏、赵、燕三国邀请我中山国称王,实乃包藏祸心。君上可要三思啊!”</p>
<p>“魏、赵、燕都是万乘大国,邀请我们为王,包藏祸心。”</p>
<p>“非也!我中山国国土比不上齐国,但是燕国土地,也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中山国复国,历经三世,国之根基稳固。”</p>
<p>“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我国坐地数百里、兵车九千乘,甲兵数十万。有何不能称王。”</p>
<p>“而今天下,万乘之国有齐、魏、秦、韩、赵、燕及南楚和越国。我国位居燕、赵、齐三国之间,而不灭,岂不是我中山将士悍勇善战之故。”</p>
<p>“魏、赵邀集我国称王,燕使不语,实乃默认。三国的态度,说明我中山国的实力,足以影响中原的格局,也得到了中原诸侯的认可。君上,行王道,有何不可。”</p>
<p>“魏、赵两国与我中山国有隙。魏、赵两国邀请我国称王,用心险恶。”</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