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新郑(2 / 2)
<p>郑庄公所做的一切,给诸侯国传达了一个信号…以实力号召诸侯。</p>
<p>周天子为了维护天下共主,日落西山的实力和威望,必然和郑国发生矛盾。周天子利用自己天下共主的身份,打压、限制郑国的发展。</p>
<p>郑国要发展,对周室过于亲附不行,不亲附也不行。</p>
<p>郑庄公采取又打又亲的政治策略。</p>
<p>打击周室,是为了抵制王室对自己的限制,是为了向列国示威,也为了向周室传达一种不屈的态度;亲近周室,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卿士身份,号召诸侯列国。郑庄公率军袭击戴城,击溃宋、卫、蔡三国联军,成为一方之长。</p>
<p>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德日衰,但周王朝余威尚存。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郑庄公因扶立新任周天子有功,周天子将黄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温赐给郑国。</p>
<p>周恒王继位,一心想恢复周天子对天下的统治地位,极力打压近畿强国郑国,这引起郑庄公的不满。郑庄公以卿士的身份,对王室弄权。年少的周恒王不想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撵走了郑庄公。</p>
<p>郑庄公回国后,便制造事端,扰乱周境的安宁。郑庄公又假借天子之命,出兵攻伐宋国。周天子大怒,干脆免去了他卿士的头衔。郑庄公也不示弱,五年不去洛邑朝见,表示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p>
<p>孰可忍,孰不可忍,无需再忍。</p>
<p>周恒王实在忍耐不住,不顾臣下劝阻,亲自统帅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p>
<p>郑庄公乃何许人也,岂怕兵戎相见,自己亲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等在繻葛列阵御敌。</p>
<p>周恒王欲一战定乾坤,性子太急,终落得大败,自己还被敌人一箭射中肩膀。郑庄公见大败王师,并没有携余威,进攻周室,反而制止部下,让周恒王率领残师败将回归故土。</p>
<p>郑庄公见部将不满,对着部下说道:“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呢?王室与寡人乃同宗同祖,怎能亲人相残,绝人后路。”</p>
<p>周恒王率着败师回国,不久便交代后事。他立志匡扶王道,让天下人人共主。一切的心血和努力因一战,终成浮云。周恒王尚未实现胸中伟志,便离开了人世。</p>
<p>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天下共主”的天命。从此,诸侯越来越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此战却令郑庄公声威大振。</p>
<p>郑庄公大败王师,借声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联合齐、鲁之师,以天子之命伐宋。齐、鲁军队败宋军于菅,郑军先攻占宋国郜、防,后又打败宋、蔡、卫三国联军,最终使宋国屈服。宋、卫、陈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p>
<p>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举行盛大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p>
<p>纵观郑庄公一生,对内,礼贤下士,善于纳谏,以求振兴国力。计除母弟,以肃清内政,巩固权利。其后又不对弟弟赶尽杀绝,留有一线。为了孝道,黄泉见母。对外,联合齐、鲁,击服宋、卫,大败王师,成为一方之长,神威传遍诸侯。使郑国称霸中原,"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实乃一代枭雄。</p>
<p>郑庄公长于料事和和智谋,却对郑国长治久安之事,无所料及。他在临死前哀叹道:"郑国自此多事矣!"</p>
<p>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后世为了纪念三人的文治武功,合称为郑氏三公。</p>
<p>郑庄公之后,多陷于内乱。南北大国为了争霸天下而斗武,郑国就沦到了争霸的夹缝中,成为了北晋南楚之间的缓冲地带。他们需要郑国以屏障的角色存在,但又要打击对方、示威于天下,郑就成了经常的用兵之地。</p>
<p>郑庄公之后几世执政,常常是朝晋暮楚。郑国是千乘之国,军力总体较强,楚国和晋国一直想灭掉郑国,但一直未能如愿。郑国在内乱和外敌入侵的夹击下逐渐衰落。</p>
<p>公元前375年,最终被韩国所灭。</p>
<p>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0君,建都郑州新郑395年。</p>
<p>韩国攻破新郑,灭掉了春秋小霸王之称的郑国。</p>
<p>韩国在新郑城原有的基础上修葺加固扩建,如今的新郑城已是百二十里牛角城。韩昭侯也在这座城池,以申不害变法。终申子之身,无敢侵韩者。</p>
<p>魏国称王,以庞涓为将,韩国五战皆败,最后凭借新郑城坚固的城墙,方才保存韩氏宗庙社稷。</p>
<p>当今的韩康,也在新郑城,行王道以争天下。这座新郑城池,数百年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太多的兴衰荣辱。</p>
<p>赵国迎亲众人,驻足在新郑城下,无不对新郑城肃然起敬。</p>
<p>新郑,一座寄托太多人梦想的城池。</p>
<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