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韩魏伐齐,以争天下(2 / 2)
<p>魏武卒尽丧,齐、楚、秦、赵、韩五国也不能奈何魏国的领土。足以见得,魏武卒是当世的精锐。</p>
<p>秦国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与魏国相争,也是不分高低。齐国的竞技之师,是战场上打磨出来的军队。秦国这一次将会遇到真正的对手。</p>
<p>秦使见张仪展开竹简,奋笔疾书,问道:“张相打算写封国,让我带回秦国,阻止王上远征齐国。”</p>
<p>张仪没有抬头,回道:“希望我的国书还来得及。否则啊!秦国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p>
<p>“张相,来不及了。”</p>
<p>张仪停顿少许,问道“为何。”</p>
<p>“我来魏国时,大军已经出发。我回去将这封国书交给王上,还来得及吗?”</p>
<p>秦使的话,倒是提醒了他。张仪放下手中的笔,摇头道:“大使不分昼夜地回去,也需要十几日的时间。王上看到国书,已然来不及了。”</p>
<p>秦使急道:“我们眼睁睁看着大秦将士陷入危局,什么也不做。”</p>
<p>张仪想了想,答道:“唯有联合韩、魏两国,一同对付齐国。合三国之力,对付齐国。”</p>
<p>张仪携着秦使,进入大梁宫,面见魏王嗣。</p>
<p>魏嗣看了看秦国的国书,放在一旁,问道:“大使是什么时候来到魏国。”</p>
<p>秦使倚仗秦国武力强盛,也不把魏王嗣放在眼中,也不答话,反而态度有些蛮横地回道:“秦王欲向贵国借道,讨伐齐国。魏王,你是借,还是不借。”</p>
<p>魏嗣闻言百般不爽,秦国欺压魏国日久,就连小小的使者也是傲慢无礼。</p>
<p>张仪见势不对,忙道:“王上,秦国和我国交好。秦、魏两国和平也来之不易。臣认为秦王的要求,我们不能拒绝。”</p>
<p>其他人也附和道:“王上,臣也赞成张相的主张。我们不答应秦国的要求,秦国便会出兵讨伐我们。”</p>
<p>“是啊!是啊!两国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拒绝秦国的要求。”</p>
<p>“臣附议。”</p>
<p>“臣附议。”</p>
<p>魏嗣见殿中的大臣,听见秦国两个字,脸色大变,心中充满鄙视。</p>
<p>秦国,有那么可怕?</p>
<p>魏嗣见殿中的文臣武将个个惧怕秦国的淫威,赞成借道,心中大失所望。他想?若是犀首、惠施在那该多好。</p>
<p>张仪看不出魏王嗣的心思,也不急着进言,暗中朝自己的亲信使去一个眼神。</p>
<p>“王上,请速做决断。”</p>
<p>魏嗣眼角一动,这些人胆敢逼迫他。但他明白,现在不是和秦国撕破脸面的时候。</p>
<p>秦国既然想借道攻打齐国,那么魏国就借道给他。魏国吃了齐国不少苦头,也让秦国也去尝试一下齐人竞技之师的厉害。一旦秦国栽了跟斗,魏国便可以有自主的发言权。</p>
<p>秦使见魏王久久不做决断,逼迫道:“魏王想好了吗?”</p>
<p>魏嗣有意露出一副软弱地神色,“张相虽是我魏臣,却心向秦国。张相也觉得我国应该借道,寡人还有什么好说的。”</p>
<p>秦使闻言大喜,朝着张仪递去一道欣喜地目光。</p>
<p>张仪本以为此事还会折腾点时日,却没想到魏嗣如此痛快地答应了。</p>
<p>张仪心道:“与之相比,老魏王狡猾多了。也难应付得多。竖子,不成气候,也不足威慑秦国。”</p>
<p>张仪来到魏国,携秦国余威赶走公孙衍,迫使惠施离相。张仪为相,处处损害魏国的利益,制定国政方针倾向秦国,魏臣也是亲秦占据上风。</p>
<p>张仪想挑起三晋争斗,秦国坐收渔利。魏罂看破了他的伎俩故意装作糊涂,闭宫不出。</p>
<p>张仪想暗中破坏韩、赵两国联姻。魏罂授意魏嗣,对两国散发出善意,将韩、赵两国边境上戍边的将士,全部撤离。魏嗣以大使的身份,前去赵国邯郸恭祝赵王新婚。</p>
<p>张仪不知道,魏嗣此行,三晋龙台相会,已经摒除间隙,携手合作,达成同盟。</p>
<p>张仪继续施压,“王上,秦军进入魏地。我们是否供给粮草给他们。”</p>
<p>魏嗣笑道:“应该的。张相,寡人将这件事交给你了。”</p>
<p>韩国也收到了秦国欲借道的国书。</p>
<p>韩王康召集韩相、公孙衍和太子仓,关于借道一事,阐明自己的意见。</p>
<p>韩仓认为,借道事小,辱国事大。秦国以借道之名,试探韩国的底线,这条道是不能借。</p>
<p>韩相也支持太子的意见。</p>
<p>秦国欺人太甚,韩王康也不想借道示弱。然,公孙衍静坐一旁,不发一语。</p>
<p>韩王康见状,感到很奇怪,迫使自己冷静下来,问道:“犀首,此事,你如何看。”</p>
<p>韩仓、韩相的目光也往公孙衍的座位看去。</p>
<p>公孙衍神情轻松,掷地有声地说道:“借。”</p>
<p>韩仓质问道:“犀首,我们借道给秦国,便是向秦示弱。这条道,不能借。”</p>
<p>公孙衍扬声道:“齐国是当世强国。秦国一向自认为天下没有对手,就让齐国教训一下它。否则,秦国欺负诸侯国无人?”</p>
<p>韩王康想想也是,韩国打不赢秦国。让齐国教训一下秦国,何尝不是一件乐事。</p>
<p>韩王康笑着,问道:“犀首,当年雕阴一战,不知秦国战力和魏国战力,谁更强。”</p>
<p>“魏武卒横扫诸侯列国,其战力如何,诸侯有目共睹。”公孙衍回忆起那场秦国东出第一战地场景,“秦国如何,诸侯尽知。”</p>
<p>韩仓问道:“犀首可否说明白些。”</p>
<p>公孙衍道:“魏武卒精锐两败齐国,名将庞涓身亡。河西、上郡之地的魏武卒不过是老弱病残。”</p>
<p>韩仓问道:“结果如何?”</p>
<p>公孙衍长叹一声,“当年河西一战,魏老将龙贾领着河西、上郡老弱病残地兵力与秦国二十几万精锐一战。魏国被斩首近五万人,秦国也损失了五万多人。”</p>
<p>韩仓惊道:“什么。秦国二十万精锐,对战不足五万老弱病残的魏武卒,还损伤五万多人。”</p>
<p>“太子有所不知,秦国被魏国打怕了。”韩相笑道:“当年魏国,国力强盛,名将如云。魏将吴起,以五万对抗秦国倾国之力数十万。秦国大败,被迫迁都。”</p>
<p>“如此说来,秦国为了取胜,是以魏一对秦五。”韩仓嘲笑道:“说什么,秦国变法,国力大增。征战诸侯,无非是趁火打劫,以多欺少。”</p>
<p>韩相答道:“这就是中原诸侯鄙视秦国上百年之故。”</p>
<p>韩仓问道:“难怪河西之战,秦、魏打了上百年。”</p>
<p>韩相道:“犀首,雕阴一战,你如何定论。”</p>
<p>公孙衍郑重道:“魏国虽败犹荣,龙贾老将军打出了魏国的赫赫威名。若论战力,秦国锐士与魏国魏武卒是不分伯仲。秦国以多取胜。”</p>
<p>韩王康见秦国并没有想象那般强大,笑道:“如此说来,齐国的竞技之师,足以当秦国的对手。”</p>
<p>“秦国,遇上了齐国。秦国注定不是秦国的对手。”公孙衍眸色憧憬,感慨道:“秦国的鹰锐之士,齐国的竞技之师,一场大国争霸的较量,实在令人期待。”</p>
<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