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晋之兵素悍勇(1 / 2)

加入书签

<p>赵雍在丛台宫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赵国是不会放弃韩国的。纵使诸臣有诸多理由,皆不能劝回他的心思。</p>

<p>散朝后,赵相赵豹和大司马肥义并肩走出丛台宫。赵豹问道:“大司马,王上置国家利益不顾。出兵援助韩国,太意气用事了。”</p>

<p>“相邦,我倒不这样认为。”肥义回道:“这样的王上才有趣。”</p>

<p>“有趣。”赵豹狐疑道:“大司马是什么意思。”</p>

<p>“秦国攻打韩国,先君会怎么做。”</p>

<p>“韩、赵患难与共,一荣俱荣。”赵豹没有半点思考,语调坚决,“先君定会出兵救韩。”</p>

<p>“王上不仅继承了君位。”肥义若有所思,“还继承了先君的胆识和魄力。今日在大殿上,我从王上哪身上,看到了先君的影子。”</p>

<p>赵豹也道:“我也看到了先君的影子。”</p>

<p>“韩、赵历史渊源颇为深厚,今又续韩、赵之好。秦国攻韩,赵国怎能见死不救。”肥义又道:“五国攻秦,无功而返。此次秦国攻韩,是为了报一箭之仇。五国之中,三晋离秦国近。韩国国力比不上魏、赵,加之离秦国最近。秦人向韩国挥出了秦剑。”</p>

<p>赵豹细细品味这句话,问道:“大司马的意思是说秦人先攻打韩国,随后便会攻打赵国。”</p>

<p>肥子道:“秦若东出,首先要攻打三晋。攻韩是第一步,接下来不是攻打魏国,就是我赵国。”</p>

<p>赵豹问道:“秦国会攻我国?”</p>

<p>肥义点头道:“今日之秦,亦非昔日之秦。今日之天下,也非晋人说了算。秦国能攻韩,就会攻赵。”</p>

<p>赵豹感慨道:“遥想当年,晋人是何等的风光无限,诸侯各国无不看晋国的颜色。韩、赵、魏继承了晋国的衣钵,但晋人的地位一落千丈。”</p>

<p>肥义道:“三晋插在秦国和齐国之间。我们不仅要应对秦人,还要应对齐人、楚人。”</p>

<p>“是啊!三晋一去不复返。”赵豹又道:“君上明知打不过秦国,为何要救韩。”</p>

<p>“秦国攻韩,我们见死不救。他日诸侯攻我赵国,韩国也会选择袖手旁观。三晋和睦,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肥义望着远方的城楼,“明知,打不赢也要打。这是男儿气魄。”</p>

<p>“三晋,和则存,分则败。这点道理,我还是懂。”赵豹深深吸了一口气,“韩、赵两国现在是朋友。但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地利益。”</p>

<p>“韩、赵较好,已有上百年。王上又与韩国联姻。相邦莫非只看到了利益。”肥义又问道:“五国之势,为何不能破秦。”</p>

<p>“非五国之兵,不如秦。”赵豹叹息道:“五国攻秦不克,首先是诸侯之间离心离德。其次,秦人成长地速度太惊人。”</p>

<p>肥义道:“秦国东边应对五国而不落败,西边横扫戎狄。秦国之势,发展太快。”</p>

<p>赵豹看着他,问道:“五家之兵,尚不能攻克秦人。韩、赵两家之兵,岂能击退秦军。”</p>

<p>韩、赵、魏、楚、燕五国联军声势浩大,逼近函谷关。魏人公孙衍有说义渠君攻秦侧背。如此强大的军事联盟,竟然没能攻克秦国,也没让秦国大伤元气。秦国反而向东击退了五国联军,向西横扫义渠。秦人休整数月,便东出函谷,攻打韩国。</p>

<p>五国攻秦,为什么会失败了。是五国联军太弱,还是秦国太强。这一直困扰着众人,也深深地困扰着肥义。</p>

<p>肥义道:“秦人面对国破家亡,便会齐心协力,奔赴战场。秦人占了人和。函谷关地势险要,绵延百里,此乃地利。五国联军选择的时机,利秦不利于联军,这是天时。秦国占据天时、地利、任何,岂能不胜。五国联军,离心离德,焉能不败。”</p>

<p>赵豹啧啧有声道:“五国不是秦国对手,韩、赵岂能破秦。”</p>

<p>“五家之兵对秦不能取胜,并非五家之兵弱与秦。实乃多种原因所致。”肥义又道:“今,秦国东出函谷攻韩。首战胜利,秦国尝到胜利的滋味。便会助长其雄心。我们不一战击退秦人,三晋大地再无安宁之日。”</p>

<p>赵豹问道:“今日之秦有多强,不可得之。我们是否有把握取胜。”</p>

<p>“相邦说得对,五国之兵攻秦不能取胜。韩、赵两家之兵焉能取胜。”肥义又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乃真英雄、大丈夫。王上明知赵国的当务之急是求稳定,发展国力。不惜毁了赵国多年休养生息取得的成果,最终选择了支援韩国,实乃大丈夫所为。”</p>

<p>赵豹微怒道:“君子注重取舍。王上不分轻重,乱了主次。岂能称之为大丈夫。”</p>

<p>“太注重取舍之人,最终也会被他人舍去。”肥义伸出手请相邦往前走,“先君刚去,魏国邀集、齐、秦、楚、燕伺机伐我。韩国没有舍弃我赵国,毅然地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我国解除国难,也有韩人的一份功劳。这些事,相邦忘了?”</p>

<p>“这件事,我岂能忘了。”</p>

<p>“相邦,韩国没有舍弃我们。今日韩国有难,我们怎能舍弃他。若王上真的舍弃韩国,赵国日后难有一个坚定地同盟者。”</p>

<p>赵豹沉思片刻,方道:“王上所为非智者,实乃愚者。”</p>

<p>“一个人太聪明了,有时候是件坏事。甚至,连一个朋友都没有。”肥义见赵豹听进去了自己说的话,续道:“王上选择救援韩国,一是为公,一是为私。王上乃有情有义之君,这点不是我们当臣子想要看到的吗?”</p>

<p>赵豹同意他这种说法,没人会喜欢效忠一个冷酷无情地君王,“话是这样说,没错。赵国救援韩国,利大于弊。王上非愚笨之人,怎会做出糊涂的决定。”</p>

<p>肥义含笑道:“聪明者,令人生畏。做人糊涂一点何尝不是件好事。”</p>

<p>赵豹见肥义总是能看到他不能看到的地方,停下脚步,发出邀请道:“大司马,能否与我痛饮几樽。”</p>

<p>肥义道:“正合我意。”</p>

<p>两人相视一笑,并肩而去。</p>

<p>韩使得到了赵王雍明确的答复,立马动身回到韩国。</p>

<p>韩国,其先祖出自晋穆候幼子成师一脉。</p>

<p>姬成师被封于曲沃,称之为曲沃恒叔。由于曲沃城池规模大于晋国国都翼城,因此为晋国动乱埋下了隐患。</p>

<p>成师初封曲沃,历经曲沃庄伯、曲沃武公,前后经过祖孙三代,长达67年于晋国相争。曲沃与晋对峙共杀五个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个晋君(鄂侯)。最终曲沃姬成师一脉打败了姬仇一脉,夺得晋国正统地位。故而,又称之为曲沃代晋,小宗取代大宗。</p>

<p>曲沃恒叔有两子,长子承袭其位,庶子韩万。</p>

<p>韩万在曲沃代晋战乱中,功勋卓著,尤其是径庭之战。先是为曲沃武公驾驭战车,后又处死晋哀侯。</p>

<p>曲沃武公取代晋,成为晋国正统地位。曲沃武公登位为晋候,就以韩地作为韩万的封邑,以地为氏。</p>

<p>曲沃武公虽为晋候,害怕历史重新在自己的子孙后代上演。故而,对韩万一脉,实行了严密的监控,也不给予任何权利。</p>

<p>晋文公时,韩万一脉家道中衰。及至其玄孙韩厥还需要赵氏抚养。韩氏和赵氏亲密一家,韩厥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在赵氏的帮助下,成为了晋国韩氏首位正卿。韩氏宗族经久不衰,位立于晋国大殿。韩、赵两家相扶相持,患难与共。韩、赵两家达成联盟,共创基业。</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