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国新时代(1 / 2)

加入书签

<p>赵君雍得知秦惠文王赢驷甍逝的消息,不知该喜,还是该忧。</p>

<p>喜的是秦国一代强者走了,赵国少了一位强劲又彪悍的对手。忧的是大战刚定,余波未尽。随着秦惠王的离世,天下又将风云动荡,战事不休。</p>

<p>邯郸朝堂众人闻言,也是一片震惊。</p>

<p>这几年,秦国异军突变。东破三晋,西慑戎夷。北扫义渠,南取巴、蜀千里之地。秦、楚相争,引发了第二次中原大战。丹阳一役,秦国斩首楚国八万将士,一战令天下诸侯震动。</p>

<p>次年,秦国面对楚国悉国之兵攻秦。秦国虽倾国之力抵抗,但打得破为艰难。在秦国贤臣、良将、谋士等人共同努力下,秦国化险为夷。</p>

<p>秦国不但解了蓝田之危,还联合韩、魏两国北上,濮水之边击败齐国。攻三晋,击雄楚,破强齐,秦国威风赫赫,所向披靡。势头继续发展下去,不出数年,秦国问鼎中原,成为伯长,指日可待。</p>

<p>令人没想到的是秦国雄心勃勃的一代的明君,竟然甍逝了。</p>

<p>赵雍心中感伤道:“人生难测,世事无常。”</p>

<p>半响过后,肥义问道:“君上,秦惠王驷走了。天下又会不太平。”</p>

<p>赵雍看了一眼手中的国书,问道:“秦惠王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p>

<p>田不礼道:“君上,我们应该趁着秦国丧主,新王年弱,攻打秦国,以复国土。”</p>

<p>“先君甍逝,秦国也参加魏国发起的会葬之盟,伺机谋我赵国。我们是时候将这个仇报回去,也让秦王子嗣感受一下被人欺凌的滋味。”公子成也道:“秦王死了,此乃天赐良机。我们趁着这个机会,出兵秦国,收回河西之地,以慰先君和将士的亡灵。”</p>

<p>李兑朗声道:“臣附议。”</p>

<p>众人跟着喊道:“附议。”</p>

<p>赵雍注视着殿内的大臣良久不语。</p>

<p>肥义行礼道:“君上,臣有话要说。”</p>

<p>赵雍收回眼神,落在他的身上,抬手道:“讲。”</p>

<p>“秦惠王驷死了,秦国贤臣、良将、谋士俱在。文有嬴疾、张仪之流,武有甘茂、魏章、司马错之辈。秦国也没有因为秦王驷的死,引发诸子争位相残的局面。想必是秦王驷临死前已经安排好了身后事。秦王荡按部就班,足以稳定秦国。”</p>

<p>公子成反对道:“秦国丧主,新君年幼,秦王荡之威不足以震慑朝臣。”</p>

<p>肥义面对重臣压力,回道“秦王荡从小受到先王谆谆教导,耳濡目染,为君之道,自然轻车熟路。秦王荡年岁十九,曾多次征战沙场。我国出兵攻打秦国,收回故土,恐怕会很艰难。”</p>

<p>“打仗哪有不艰难的。”</p>

<p>“赵、秦缔结盟约,不足一年。我们趁着秦国丧主出兵,失了道义。无论取得战果如何,秦国缓过劲来,也会复仇攻赵。秦、赵成为世仇,我们岂能有机会和中原诸侯一较高下之日。”</p>

<p>赵俊嚷道:“秦国欺我已久,我们就不报仇了吗?”</p>

<p>赵炤附和道:“秦国给赵国带来的灾难,不亚于魏国。秦国丧主,新君年幼,正是攻打秦国,收复故土,最好的时机。”</p>

<p>此言一出,众人再次附议,请求出兵攻打秦国。</p>

<p>赵雍看了看众位请战的大臣,又看了看神色平静地肥义。</p>

<p>肥义定了定神道:“秦国攻三晋,击南楚,破强齐,国力强盛。若不能一战击溃秦国,就不能和秦国贸然开战。”</p>

<p>“难道就错过伐秦不成。”</p>

<p>“第二次中原大战,我们虽没有加入秦、韩、魏三国攻打齐、楚。但我们扶持公子职复国,牵制了齐国军力。齐国得燕不成,城濮又败给诸侯。齐王何许人也,此败,他是不会甘心,亦不会罢休。”</p>

<p>“哪又如何。”</p>

<p>“我们和秦国开战,齐国选择助秦攻我,以报燕地之耻。东有强齐,西有雄秦。赵国以一敌对秦、齐两国,局势会如何,臣不说,君上亦能领会。”</p>

<p>“肥义之言,也是寡人所忧。秦国丧主,并未大乱。我国若不能一战击溃秦国,战事陷入僵持。齐国也趁机攻我。齐、秦联手,我国陷入两面作战。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局面,将会付之一炬。”赵雍心中也明白,趁着他国主丧,出兵攻打,不但不吉,反而会激发更大的仇恨,“攻秦尚需时日,争天下更需要时日。”</p>

<p>公子成明白了君上的心意,但他不甘心地问道:“秦国,君上是不打算插手了吗?”</p>

<p>“寡人不插手秦国,东方诸侯也会蠢蠢欲动。”赵雍道:“丹阳、蓝田,楚国被秦国打得最惨。寡人不攻秦,楚王也会坐不住。我们先静观其变,以待时机。”</p>

<p>李兑道:“君上,我们不攻秦国,也应该向秦施加,逼走张仪。张仪品性狡诈,祸乱天下,不可不除。”</p>

<p>田不礼也道:“君上,我们以张仪不善为由,请秦王驱逐他,以此试探秦国的态度。”</p>

<p>李兑补道:“驱逐张仪,也算是为犀首报仇。”</p>

<p>肥义忙道:“驱逐张仪、攻打秦国是一个性质。我们不攻秦,亦不能插手秦国内政。”</p>

<p>赵雍头疼道:“楚王如此英明之人,也上了张仪两次当。韩王康也吃过张仪的大亏。两代魏王对张仪也是焦头烂额,束手无策。张仪是个厉害的人物。寡人还不想去招惹他。”</p>

<p>李兑道:“张仪留在秦国,对赵国不是一件好事。”</p>

<p>肥义道:“张仪倚仗秦惠王的宠爱,欺辱诸侯。秦惠王甍逝,张仪在秦国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张仪得罪的人太多了。我们不向秦国施加压力,驱逐张仪。吃过亏的诸侯,也会联合起来驱逐张仪。”</p>

<p>“张仪不仅欺辱诸侯,还曾打压秦国良才。反对张仪的人很多,也不少寡人一个。”赵雍的目光朝着殿外看去,“秦惠王容不下公孙鞅。秦王荡岂能容得下张仪。张仪也将会是第二个公孙鞅。公孙鞅、张仪都是可怜人啊!”</p>

<p>……</p>

<p>张仪带着使命入楚,与楚国重新缔结盟约。张仪本想在楚国纵情玩乐几日。当张仪得知左司徒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吓得连忙向楚王提交辞呈归国。</p>

<p>楚国君臣,张仪自有办法应对。可,屈原的个性和他相冲相克。他的心思和伎俩,瞒得过其他人,也瞒不过屈原。</p>

<p>在屈原归国前三日,他便匆匆离开楚国。为了避免楚国追兵。张仪没有选择入武关回秦。反而北上,借道魏国,从函谷关归国。</p>

<p>经过昼夜不停赶路,抵达函谷关城下。张仪那颗悬在半空中的心,才算落地。此次入楚,他死里逃生。张仪领悟楚一个道理...人生大起大落,不过如此。</p>

<p>侍从张鱼道:“秦相,情况有点不对劲。”</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