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双鱼玉佩(2 / 2)

加入书签

维奇不以为意,随后便翻了开来。

里面记录的文字也是是维奇认识的,如今联邦通用的汉语,前几面记录了一串时间数字和简短的事迹,看上去像是某一支探险队的探险日志:

1980年5月3日,出发。

5月9日,进入湖区,一路上荒无人烟。

5月10日,  进入湖中心盐碱地。

5月11日,  盐碱地车受损严重,只好原路返回。

5月13日  ,到达湖南端盐壳地带,做了标记。

5月28日  ,回到布泊西北营地,我写给上海同行一封信,告诉他们我30日再次出发,6月底前结束考察的打算。

6月2日  ,水、油几乎用尽,考察队陷入绝境。

6月5日  ,到达罗布泊南部的米兰。

注:考察历时一个月,探索罗布泊干涸面积为450平方公里,收获颇丰。

这两页所记载的信息并没给维奇带来多大的帮助,从简短的讯息中,维奇只能了解到旧时代的1980年,也就是至今五六百年前,曾有一支探索队曾在这个沙漠中探索,至于他们到底在探索什么,维奇不得而知。

至于其中提到的罗布泊,维奇是有所了解的。

罗布泊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为华夏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只是这个大湖在旧时代20世纪中后期因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个曾经灌溉西域的生命之湖竟然完全干涸。

“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烟波浩淼的罗布泊,最终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

因为罗布泊是维奇一行人穿梭华夏的必经险地,所以出发前摩尔也尽职的做好了事前资料。

维奇又翻过一页,仍是一串时间数字和发生的事件,只是这一次维奇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

6月11日  ,再次出发。经过短暂的休整,我们一行重新上路,从米兰出发,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然后取道敦煌去乌鲁木齐(距离很远,有了前次的教训,此次多准备了物资)。

6月12日,遭遇沙尘暴,发现楼兰古国,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6月14日,遭到沙民袭击,多名队员死伤,逃亡!

6月15日,发现双鱼玉佩!试验,恐怖!因为物资短缺,我们决定停止试验,先出去向上级汇报。

6月16日,下午到达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水、油基本耗尽。找水无果后,队员们的状态开始不对劲。晚上  经过开会讨论,向当地驻军发电求援。9时半我亲自起草,向马兰基地前沿指挥部“720“发出了求救的告急电报。

  6月17日,  9:00  部队回电同意援助物资。

10:30,我提出再次寻找水源,他们不同意。队员的状态更加怪了......

我明白了,双鱼玉佩!一切的一切都从那里开始错了......

我不能再呆在这个恐怖的地方了,我要去阻止这一切......

====

探险日志记录到这便戛然而止,短短的几行字,维奇却看出了一身冷汗。

沙尘暴,楼兰古国,沙民袭击,这一切的一切和他们现在经历的是多么的相似啊!

这篇记录第二次探险的日志和第一篇不同之处在于,这篇日志之中多次记录了作者的心情,专业的探险日志最后已经变成了作者发泄恐惧的途径了。

从短短的字里行间之中,维奇脑海中已经开始浮想那五六百年前的惊心动魄的探险旅程了。

原来他们现在所经历的,在五百年前早便有人经历过了!

这短短的两篇日志记载了一段尘封了五百年的历史,一个秘密,而五百年后,维奇是第一个触摸到这个秘密的人。

只是这篇日志引出了更多的谜团,日志中多次提到的“双鱼玉佩”究竟是什么?

这支探索队又做了什么恐怖的试验?

最后这个日志的作者为什么崩溃了?他究竟发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

好在作者并没有这么结束,维奇又翻过一页,一切答案终于在此揭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