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十二长戟立国门(1 / 2)
李承乾回到东宫,心中甚是忐忑,倒不是因为李秀宁和墨长青之事。明日便是初一了,每月初一十五,这是大朝,就京文武九品当日上朝参见李世民,和李世民商讨国家大事。
商议完毕,各大臣回自己的办公之地处理自己的问题,工部的回工部,吏部的回吏部,井然有序。
因此李世民让李承乾入朝,毕竟消失六年的太子总归要和这满朝文武打个照面,自从李承乾隐居山中六年,朝堂私下纷纷猜测,更隐约有人提出废其太子之位,另立新储。李世民借着大朝会让李承乾入朝也好打消某些人的念头。
李世民的文臣武将,李承乾儿时见过。文有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史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武有自己的师傅秦琼,大大咧咧程咬金,威风凛凛尉迟恭......
那时李世民还未登基,如今贞观六年,这些人都已成大唐的肱骨之臣。位高权重,利益错综复杂。固然这些人为了大唐做了巨大贡献,可是牵扯多了,难免会有摩擦。
不同的人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这让李承乾想起了北宋的两大才子。
王安石和苏轼可是文学大豪,并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可是两个人还不是掐架,一个保守派一个改革派。两人都没错误,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史书上的李承乾可谓是狐兔之悲,亲舅舅长孙无忌最后都放弃了李承乾,另觅他主。
李承乾暗暗想到不能让历史重演,自己要逆史而行,既然来了,就不能空荡荡的离去。想到此,李承乾对于大朝会满怀期待,想想那气势如虹的太极殿前,文武百官前来觐拜,鼓瑟声悦。这是何等澎湃,威风凛凛,大丈夫生当如是。自己也将真正的融入这贞观长歌中。
回到长安,李承乾未曾见过任何故人,如今空闲下的李承乾想去拜访一下自己的师傅秦琼。
在赵虎的带领下,李承乾来到了北大街,不一会就看到一座气势宏伟的府邸,门前立着两个大狮子,旁边还放着一个架子,上边立着十二把长戟。
“勋门立戟,侠肝义胆,荣封上柱国将军的,在大唐仅此一人”李承乾对秦琼可是崇拜至极,如果说大唐开国将领中谁最英勇,当属秦琼无疑。如果谁最会用兵,那当属李靖。一个勇猛,一个多智,所以李世民才会战无不克,可惜李靖威望太高,秦琼伤痕累累,这两个人在李世民登基后都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走进秦府之后,李承乾领着赵虎来到了客厅,就看到客厅正中间坐着擦锏的秦琼,相别六载,秦琼苍老了不少。虽然白发横生却也挡不住眼睛里射出了震慑人心的寒芒。
李承乾见此双膝跪地道:“师傅,乾儿来看您了”,说罢朝着地上磕起响头。
秦琼抬起头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少年眉清目秀,像极了年轻时的李世民。激动的站起来,大步流星来到李承乾身前道:“乾儿,真是乾儿回来了,老天有眼,终是怜悯于你啊”秦琼扶起李承乾仔细的打量着李承乾的面容。
李承乾看着秦琼关心的眼神,不由感动道:“一别六载,师傅可好。”
“哪有什么好不好的,老头子在家闲着擦枪,不过乾儿行如此大礼,这可使不得,如今你贵为太子,一言一行需谨慎”秦琼关爱的嘱咐道。
李承乾撇了撇嘴道:“古人云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乾儿虽为太子,可是还是您的弟子,给您磕头也是应该的。”
秦琼老怀欣慰,抚摸胡须。少年风度偏偏,谦谦有礼。虽然从未传授任何武艺,但依旧以礼相待。秦琼不禁开怀一笑,自己收了一个好徒弟。对于李承乾的大礼秦琼收下了,毕竟天子见到老师都要尊称一声“太傅”。
“师傅,这次乾儿是想跟随您学习武艺的”李承乾忸怩的说道,毕竟初进秦府就有求于人,可转念一想这徒弟学习师傅的本领,那是天经地义,于是那一丝尴尬也随之而去。
秦琼面色为难,沉思片刻对着李承乾说道:“乾儿,不是为师敝帚自珍,如今你已有十四,错过了最佳炼骨的时期,现时学习,恐怕事倍功半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