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紧缺人才(1 / 2)
另一边,李承乾兄弟四人经过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大唐科技院殿前。
大唐科技院乃是在原来西山训兵营的基础上扩建的,定眼一看,只见那殿群层次有序分明,错落有致,殿群成方形,最中为正殿,亦称为前殿,前殿后面是后殿,乃是供官员休闲小憩的场所。各个殿之间设有通道长廊,长廊宽阔高大,上有棚顶,大唐科技院最外围则是高大的围墙,围墙分别设有大门以及后门,还设有偏门,布局严密整齐,气派甚为磅礴。
短短一年不到,能将大唐科技院修建的如此气势如虹,李承乾心中不由一叹,唐朝果然是华夏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高峰时代,连其建筑技术和创造革新也是风姿卓越。仅从外表便可看出整个大唐科技院恢弘不失朴实,新颖而又沉稳,诚乃不负其名。
李承乾兄弟四人纷纷跃下马背,拴住马绳后,便径直走向正殿内。
刚踏入殿门,李承乾便瞧见正殿内的武士彟正襟危坐,皱眉不展,满脸焦急的模样。
“武尚书近来可好耶?”
武士彟举目一望,瞧见来人,顿时眉头舒展,连忙起身笑道:“太子殿下,您可是让臣苦等已久耶!”说完,武士彟又向着李承乾身后的李泰、李恪、李贞微微行礼。
李承乾将手中的马鞭放在桌案后,爽朗道:“武尚书多有担待,适才本宫以及三位兄弟沿途见山色秀美,忍不住驻足欣赏一番,这才耽搁了些时辰。”
其实武士彟哪敢怪罪李承乾等人不守时,他之所以这般说辞,是为了拉近众人之间的距离,从而顺势打开话匣子。
见李承乾兄弟四人风尘仆仆赶来,武士彟很贴心的吩咐了下人去准备些茶水败败火,毕竟这天气尤为的燥热难耐。
大殿上,李承乾坐于首席,两侧分别为李恪、李贞、李泰,武士彟很知趣的坐在末席。
品了一口香茶后,李承乾开口道:“武尚书,本宫自贞观六年随军西征,不曾参与大唐科技院的筹备,你且将科技院如今的情况简述一番。”
武士彟恭敬回道:“启禀殿下,大唐科技院于贞观七年二月竣工,竣工之后,臣便按照太子出征前留下的奏折设立了农林司、军器司、教乐司、医疗司、发展司、商业司六司,六司又按具体功能下设了若干监。现如今农林司、军器司、发展司已经开始运转,至于其他三司,还处在筹备之中。”
李承乾听完武士彟的报告,略微点了点头,当时自己递交的奏折写得过于笼统,恐怕老爷子以及武士彟等人未曾看得明白,所以尚有三司仍旧处在停滞状态。
不过李承乾心中倒也不着急,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教乐司、医疗司、商业司囊括之广,大唐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还需日后再做打算,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将运转起来的三司发展起来,毕竟贪多嚼不烂。
“那农林司、军器司、发展司三司运转的如何?”
武士彟回道:“农林司下设的育种监已经全面运作,年初朝廷从万年县调拨了一百亩良田予育种监,三月末,育种监的薛员外郎在那百亩良田种下了土豆,据薛员外郎交代,这些日子便可收获。”
“哦?薛老爷子真的说这些日子便可丰收?”说实话,以大唐目前的发展水平,李承乾最为关心的还是粮食问题,倘若百姓连温饱都不能解决,那其他发展又有何意义?粮食乃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肚子吃饱了,才有精力和力气去研究其他东西。
见李承乾如次激动,武士彟笑道:“薛员外郎祖祖辈辈皆是种植土豆谋生,想必他之所言,不会有假。”
李承乾也晓得七月末八月初乃是土豆收货的季节,不过土豆乃是大唐百姓能否完全摒弃饥饿的关键所在,不可出丝毫差错,故而询道:“武尚书,薛老爷子人在何处?快快请他过来!”
闻言,武士彟起身道:“殿下莫要着急,这不土豆马上要丰收了麽,薛员外郎以及育种监众官员这些日子吃喝办公全部都在万年县,殿下若是想见薛员外郎,臣这便派人去将薛员外郎叫来!”
“哦?原来如此,那还是算了,武尚书请归坐,明日本宫亲自去一趟万年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