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陵的故事23(2 / 2)

加入书签

        对面的秦惜晚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个年轻人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的表情,觉得心情非常愉快。

        李陵霍然起身,准备亲自去捉这只坏鸟,大刀翅膀一扑,迅速飞走,还不忘甩下两句。

        “不是已经双修过了吗?”

        “刚刚只是双修,是练功……”

        李陵悻悻回来坐下,陆醒面红耳赤,强作镇定。

        佛云叟啧啧有声,对他这位大弟子说:“你挺乐在其中嘛。”

        秦惜晚扑哧一声笑出来,“好了,别理那只鹦鹉,继续说正事。”

        她面容一肃,看向如坐针毡的陆醒:“我们虽不讲求什么俗世凡礼,但你们俩既要结为伴侣,该有的诚意还是要有。”

        陆醒连忙点头,“晚辈明白。”

        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卷抽,双手奉上,“这是我准备的聘礼。”

        秦惜晚接过展开,是他画的一副女子画像。

        画中人自然是李陵。

        她一袭青衣,翩然坐于亭中,旁边樱树芳菲如云,花雨纷纷,如梦如幻,画面中有无数樱花花瓣飘飞不止,竟然还有几片从画中飞出,落于秦惜晚指间。

        秦惜晚挑眉一笑,正准备收好画卷,却见角度变化间方才画面倏然隐去,画中人慵懒侧卧于桃树之下,玩着一支竹笛。丽阳似金,撒在她裙裾之上,光影在她裙下光裸的足踝间闪动不休。

        再一换角度,画面又成了她斜倚窗前,手持一杆竹枝,身后满园青竹随风而荡,沙沙细雨斜飞如帘,湿意扑面而来。

        秦惜晚满意地收好这帧画。

        也许这副画没有之前的挽月晴岚那般贵重,但蕴含了无价的情思,更为难得,也更真诚。

        她与拂云叟对看一眼,一时有点唏嘘。

        其实当初在商议青宴山与丹青阁的联姻之事时,是想让两个大弟子缔约的,只是秦惜晚考虑到李陵的身体状况,换成了二弟子苏黛。

        没想到姻缘天定,各有各的缘分,最终还是这两人走到了一起。

        “阿陵的身体,想必你也知道是个什么情况,”秦惜晚叹了一声,“其实我这次外出游历,就是为了多方寻求能替她延命的法子,中洲大地广阔无涯,或许在碧云洲之外,还有奇人奇地,能赋予她一线生机。”

        陆醒略微有点诧异,不由看了眼李陵。

        李陵眼眶微红,感激地瞧着师父,十多天前她回青宴山见到久违的师父后,就知道了这事。

        “奇人是没找到,毕竟锦烜大师的医术和针灸之术已是登峰造极,无人可比,”秦惜晚安抚地看了大弟子一眼,笑道,“不过奇地倒是找到了一处,此处位于秋梧洲,是狐族聚居之所,宝山灵水,如果长居于那处,或许能滋养体脉。”

        陆醒大喜,“真的?”

        秦惜晚点头,“我已与狐族长老说好,让我这大弟子在那儿借住,不过究竟能起到多少效用,却是说不准的,先试一试再说。”

        她停了一停,继续道:“还有就是你们的双修,我看过阿陵拿来的丹青阁双修功法,此功法与寻常双修功法有所不同,或许真能起到效果。”

        “是。”陆醒正色道,“晚辈会督促她,勤勉修习。”

        旁边的拂云叟哈哈笑了两声,秦惜晚黛眉微凝,斥道:“笑什么笑?这是正事,敢情不是你大弟子?”

        拂云叟赶紧收了脸上笑容,不是他想笑,实在是方才鹦鹉学舌,把这气氛弄偏了。

        “对,一定要勤勉。”他坐直身子,语重心长地说。

        一年半之后,又逢早春。

        自丹青阁掌门与青宴山首席大弟子结为伴侣后,丹青阁与青宴山两个门派来往更频,亲厚犹如一家。

        丹青阁位于渺霞山的总堂内,来了一位熟人。

        正于听雨轩内收拾书卷的陆醒吃了一惊。

        “年四?今日怎么想起来丹青阁?”

        年行舟在他对面坐下,踌躇片刻才道:“我刚刚去了你们这里的藏书阁,但找不到我想要的典籍。”

        陆醒忙放下手中书卷,笑道:“你要找什么典籍,说给我听听,我帮你找。”

        “我……自从修习了《望舒剑谱》后,内息就有些奇怪,”年行舟皱着眉头道,“《望舒剑谱》是我一年多前从逐月堂内拿到的,我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化解之法。”

        “什么?你修习了《望舒剑谱》?”陆醒吃了一惊,随即脸色变得有些古怪,“这可有些麻烦了……”

        年行舟扬眉,“怎么麻烦?”

        陆醒苦笑两声,徐徐道:“丹青阁的前身是洗墨阁,洗墨阁历史悠久,但之前只收集各种典籍,未曾开宗立派,大部分典籍太过久远,找不到出处,其中个别甚至可能是从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好在前阵子我领人把这些典籍资料都整理了一遍,关于这卷《望舒剑谱》,才算知晓了一点来龙去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