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五章

        “爹说,您上次托他打听的事儿,他已经打听到一点眉目了。”

        嗯?

        沈伯文仔细想了想,也没想起来原主到底托沈秋生他爹打听了什么事儿,记忆里好像模模糊糊有这么回事儿,但具体是什么,却是记不清了。

        既然如此,沈伯文便点了点头,“行,那就过几天吧,我到时候过去。”

        能让原主特意托亲戚打听的事,应当也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事,还是需要看看的。

        沈秋生得了准话便告辞离开了。

        看他明明是个小孩子还装出一副大人模样,沈伯文也忍俊不禁,不由感叹现代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还正在调皮捣蛋,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熊孩子,而古代同样年纪的小孩已经大部分都懂事,能帮着父母做事了。

        ……

        还是跟往常一样的流程,珏哥儿负责把同窗们都带到大门口,等着他们的家长来接他们,沈伯文回了自个儿的屋子里,继续温书。

        他的进度不算慢,已经温习完了四书中的两本。

        不过拦在他科举路上的猛虎,可不只是内容这一项。

        众所周知,八股文是明朝科举的主要形式,很多人都听说过八股文,包括沈伯文,甚至也知道它的危害性,比如始终只善于考试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禁锢了考生的思想,比如会培养出一大堆只会读书作文的书呆子等等。

        但关于八股文具体是什么,就不甚清楚了。

        沈伯文则从原主的记忆中,了解到八股文,又称四书文、八比文、时艺、制艺、时文、制义、经义等,其基本写作形式的次序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其中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部分又必须使用排比对偶而两两相对的双股行文,即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共计八股文字组成。

        也因此叫做八股文。

        在大周朝的科举考试中,八股文已经是被作为应试的标准文体而被官方确认的,其中以《四书》《五经》为写作的旨归,以四书义和经义的科目考试来对应试的士子加以衡量。

        择优标准为:“诸生应试之文,通渭之举业。《四书》义一道,二百字以上。经义一道,三百字以上。取书旨明晰而已,不上华彩也。”

        八股文别说对沈伯文这个现代穿越而来的人来说了,就算是对身在这个朝代的古代人,同样很艰难。每次考试,都有不少人为了凑够字数和格式,胡编乱造,瞎写一通,看起来格式对整,细度之下,实则狗屁不通。

        考生答的艰难,考官出题也难。因为四书五经里面字数有限,各级各类考试都从里面出题,而出过的题一般是不能再用的。所以考官们便奇计百出,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用一句、数句或一节或全章为题,其后为避免蹈袭,采用割裂经书文句,截断牵搭作为试题,谓之截搭题。

        千奇百怪的题目,加上不擅八股的考生,简直就是双重灾难。

        一想到这里,沈伯文就觉得头又开始疼了。

        唯一能给他安慰的,便是自己那一手已经成了气候的瘦金体了。

        幸而在大周朝,馆阁体还未出现,官方也并未要求考生们都得用同样的字体答卷,还是各用各的,而后会有专门的人负责誊抄考卷,以免出现考场舞弊。

        在现代的时候,他出于爱好,练习过许多年的书法,比较出名的几种都学过,但最喜欢的还是瘦金体。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而相对的,馆阁体就是他不太喜欢的一种了。

        馆阁体虽然分布和谐,端庄有致,字体整齐平稀而匀称有度。但风格却不是很强烈,艺术性略逊于其他字体。

        不过不喜欢,并不代表不会写。

        他不由得自嘲地笑了笑,苦中作乐地想,这也算是他的“金手指”吧。

        想到这里,沈伯文又想到了家里如今的经济条件,便起了去镇上的书肆中抄书的心思。

        一来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二来也可以借此练练字,省点买纸的钱。

        说实在的,怪不得古代读书人金贵呢,这笔墨纸砚可都不便宜,要是培养一个读书人,几乎都得倾全家之力供养了。

        ——这里说的是培养读书做官的那种读书人,并不是粗识得几个字那种。

        心里有了计划,沈伯文便叫来刚送完同窗们的儿子一同回家,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三弟今天应当要回镇上,那就顺便蹭一下他们的驴车,一块儿去镇上好了。

        毕竟桃花村离最近的镇上也有好一段距离,要自己靠腿走过去?那不得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