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花甲墓(1 / 2)
此时,吴道长跟周婆子也围聚了过来,目光一瞬不瞬的盯着我们的动作。很快,我们就从那土堆中刨出了一块青砖来。
“就他娘的一块墓砖!我还当挖到宝了呢!”老何有些丧气的说着,起身拿起镐头又想继续挖。
“慢着!”
老刘头抬手阻止了他,跪在地上又用手扒拉了一番,惊讶道:“看,不是一块墓砖,是一片,这座坟是用青砖砌起来的。”
在我的认知中,除了古代那些帝王,达官贵人,或者有钱人家的大老爷,会建大小陵寝之外,普通人家的坟墓,多是落了棺材后,直接就填土,而这座坟却以青砖砌顶,难道这墓主生前还是个大户……
“常生,继续挖,当心点儿,别挖坍塌了,我怀疑尸变可能就跟这个有关系。”老刘头拉了我一下,打住了我的胡思乱想!
我于是又跟老何挖了起来。这回,老刘头跟吴道长也过来帮忙,他俩拿着铁锨往外铲土。周婆子也顾不得她那见风流泪的眼睛了,掀开斗笠上的黑纱,忐忑不安的站在一旁看着!
我们挖的非常小心,生怕把它挖塌了,如此,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挖出了一个青砖垒砌起来的圆包,圆包的形状跟蒙古包差不多,只是比蒙古包小太多了,总占地面积也就六七平的样子,高一米多点儿,如果不是青砖垒砌的,打眼看去,就像是一个坟包。
“师傅,这是啥风格啊?太独特了!”老何看着那圆顶包傻了眼。
老刘头蹙眉垂首半晌,最后狐疑道:“难道是座~花甲墓?!”
听了老刘头的话,吴道长倒吸了一口凉气,道:“不太可能吧,花甲葬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废除了,你看这青砖,应该是近代的东西,近代咋还有人设这种墓呢?”
“或许是儿女不孝?”
……
老刘头跟吴道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听的我一头雾水,我看了眼老何,这回连见多识广的老何,也垂眉思索了起来,似乎也没整明白是咋回事儿。
“爷~也别光你俩明白啊,你倒是跟我们也说说,花甲墓是啥玩意儿?”我忍不住问道。
老刘头看着我,叹息道:“说花甲墓你们可能不懂,可中国历史上,有六十岁不死就活埋这么一种说法,这个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老刘头这么一说,老何恍然大悟道:“知道,知道,我在书上看过,好像是说宋朝的时候,因为当时经济不发达,物质贫乏,不够用。皇帝认为人活到六十岁后,年岁大了,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再创造财富,只知道吃喝消费,于是就定了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当时这事引得人心惶惶,逼的满六十岁的老人纷纷想法儿躲藏!”
老刘头摇头道:“经过时间的长河后,历史往往都被扭曲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活埋,并不真正意义上的活埋,而是在老人满六十岁的时候,家里人便为他建一座花甲墓,老人会被送到花甲墓里面。而那花甲墓,便是这样一座小房子,年过花甲的老人进去后,门口就会被砌死,只留下一个很小的小窗口,以供呼吸,家人送饭,从此,老人吃喝拉撒全在墓里,直到死后,家人把那个小窗堵死,填土……正因如此,花甲墓又被人称作生人墓。”
老刘头说完,吴道长深深的叹息了一声,幽幽道:“人到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送墓里。儿女孝顺送茶饭,儿女不孝只等死。那时候,大多数老人实际都不是寿终正寝的,有些是儿女不孝,不送饭饿死的,有些则是因为寒冬酷暑,环境恶劣等,病死,惨死在了花甲墓里。”
听完了老刘头他们的解释,再看看那个圆顶包,我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怜悯,心疼。
较于现代人,我不知道古人的寿命是不是要短些,假如古人平均寿命在六十五岁,花甲年之后,他将一人在一个六七平米的坟包里,吃喝拉撒睡五年,五年,那将是一种多么绝望的折磨……
所有的人都很沉默,似乎都在为那沉重的历史默哀。最终还是周婆子打破了沉默,她道:“逝者已逝,人各有命,开墓吧!”
老刘头点了点头,围着圆顶包转了一圈,指着某处道:“常生,待会我下令破开,你就往这儿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