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人生无奈(上)(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马店集的老支书王胜庭,最近一段也是大限将至的模样。

        这两年虽说借着机会让老支书去了一趟南方的竹子产地,但调养的结果一般。

        本以为老支书能挺过这个冬天,没曾想,这才刚刚过了年,还不算真正的开春呢,那边就传来了噩耗。

        开上车,急匆匆拉着两人回了马店集,老支书王胜庭家的院里院外已经挤满了人。

        马小宝、王吉祥在前面排开众人,李胜利一路走到正屋。

        屋里,披着棉被的老支书王胜庭委顿在一张圈椅上,一旁是新支书王庆平,以及马大队。

        除了这两人之外,洼里的老哥赵满奎,太平庄的关大拿也在。

        马店集的老支书王胜庭,如今可不仅仅是个卸任的支书这么简单。

        他还是李胜利的一条纽带,对外连着京郊的其他村子,对内连着太平庄。

        至于洼里跟山上,则是李胜利自己固有的关系,用不着老支书王胜庭来维持。

        “小马,胜利来了,外面的人撵一撵吧。

        我交待交待,交待完了,我就不用再遭罪了……”

        见李胜利说来就来,老支书王胜庭这边也松了一口大气。

        如今的马店集,跟当初差点吃不上饭的马店集,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这些功劳,老支书一点也没敢往自家身上揽,没有面前这个年轻人,马店集这些年的日子可就难了。

        “嘿!

        胜利啊!

        你这一走,就是撇家舍业,没把马店集给忘了吧?

        借你援手,我老汉算是多活了五年。

        如今咱爷俩的缘分也差不多到这了。

        丢下偌大一个马店集,我老汉没啥感觉,但就怕下茬人眼瞎,丢了马店集跟你之间的关系呐!”

        老支书王胜庭急着找李胜利回来,倒也不是什么心血来潮。

        而是驻在马店集,教授初级传承班的名老中医,给他诊过脉之后,给出的诊断,大致的意思,就是这两天了。

        身后事,如老支书说的一样,老头没什么好担忧的。

        但村子的将来,这老汉还想要管一下。

        说白了,村子的将来,就是这老汉的身后事了。

        “老支书,您安心的去,对马店集,我这边之前什么样,之后也是什么样。”

        事到如今,李胜利也没说什么宽慰的话。

        临了一关,老支书算是比较从容的。

        山上的名老中医们,一样也有跨不过这一关的。

        向死书,虽说成了几乎所有名老中医,人手一本的死亡笔记,但山上那边依旧有什么也没留下,就撒手的医界前辈。

        千古艰难唯一死,说的可不是空话。

        领导跟陆总那位,如今也要慢慢的面对了,到了最后,人都有无法舍弃的东西……

        “你?

        我对你小子,可是一点担忧也没有。

        庆平行吗?

        即便是庆平行,下一茬呢?

        我们这些老农民讨生活真是不易,没你,就他们这样的,哪一个能让社员们过上好日子?

        今天,我叫了满奎、庆平、小马、小关来,就是要临了的时候说道说道。”

        艰难的抬头,扫了一眼屋里人,老支书王胜庭如是说到。

        一个个的点名,也算是明确了亲疏。

        太平庄的关大拿,虽说算是李胜利的便宜丈人,但这事儿在村里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关家女关晴月,算是卖给李胜利的女人。

        李胜利之前的拉扯,已经足够付账了。

        屋里,真论起来,跟李胜利关系铁瓷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干亲兄弟赵满奎,其他人,按照村里的规矩,都是外人。

        “王叔,说啥呢!

        家里晴月不是胜利的女人么?

        不成,还有个明月在的……”

        被老支书王胜庭最后一个点名,关大拿的脸上,稍稍有些挂不住。

        女儿关晴月跟李胜利之间的关系,关大拿也是极为上心的。

        自打女儿出国之后,一路跟着李胜利的关山、关海、关明月,可一直都在自训班那边打混。

        即便侄女关明月已经二十多了,太平庄那边村里的主张也很简单,李胜利不要归不要,但关明月要牢牢的守住。

        关家姐妹守的可不是跟李胜利的关系,而是那每年都足量供应的化肥。

        没有化肥,太平庄最好的地,一季粮食,最多也就五六百斤的产量。

        能保持这种产量的地块,在太平庄那边,不过千多亩的样子。

        而且,想要保证这样的产量,投入的人力,也至少是普通地块的一倍。

        多数土地的产量,也就在三四百斤左右,这还是几代人养熟了的好田。

        有了化肥,有了农技的支持,前两年,太平庄最次的地块,一季产量就在六百斤上下。

        最近几年换了良种之后,单季麦的产量,收拾最好的几块地已经过千斤了。

        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亩地的产量平均就在一千六百斤到两千斤左右。

        简单点说,就是太平庄这几年,因为化肥,粮食产量至少翻了三倍。

        太平庄村的人口,虽说不如马店集这边,但土地数量却是马店集的三四倍。

        这样的村子,粮食产量翻三倍,差不多快赶上整个公社的公粮了。

        也就是这几年了,如果这样的产量报上去,是要真正放卫星的。

        在这么多粮食面前,作为一村的支书,别说俩女人了,二十个,关大拿也不待眨眼的。

        就是马店集老支书说的那话,老农民讨生活真是不易。

        除了粮食之外,山上村药材的采收费用,建筑合作社的分红,哪一笔也不比粮食少多少。

        就冲这样的收益,别说闺女跟侄女了,说句难听点的,就是李胜利要关大拿的婆娘,这半大老头都不待眨眼的。

        “就怕你这样乱攀附的!

        关大拿,真以为伱家那望门寡是金子做的啊?

        你们村的女人,真以为胜利瞧的上啊?

        你啊,也就到这了,瞎戳戳的没眼……

        小马,你是个明事理的,等过后给小关说说,有些事该咋做。

        胜利,以后这几个村的事儿,我老汉还是要拜托你拉一把。

        以后,马店集、太平庄的事,满奎说了算。”

        打断了关大拿的攀扯,王胜庭也没跟他细说什么。

        他这眼见着就没了,哪有时间给他详细解释?

        他这老汉没了,马店集跟太平庄之间,就需要一个跟李胜利联络的纽带。

        相处了这么长时间,老支书王胜庭也知道,女人牵扯不住李胜利,只能拿着他跟洼里赵家的干亲关系说事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