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红红火火(中)(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开春之后,牛羊肉就很难再经铁路运输了,没有那样的运输条件。

        要么在临时冻库里防着,要么就得做成熟食对外销售。

        如今的电力供给,也是个麻烦,不得已,马店集那边还新上了十几台柴油发电机。

        马店集这么一个小小的京郊村子,都遇上了电力危机,放眼整个市场,需要稳定电源的厂子多了。

        而这也是现在的市场缺乏活力的原因所在,从能源到资源,都有硬伤性质的短板。

        从敲定到筹划,从生产线的改装到辅料的筹备,为了老娘的食品厂。

        李胜利也是没少费心,打从二月二开始到入夏时节,食品厂之外,又接连盘了玻璃厂、印刷厂、造纸厂、铁制品厂,等制造包装辅料的厂子。

        幸好原料不缺,不然为了一个食品厂,李胜利这边还得再盘一个制造纯碱的化工厂。

        原本食品厂的两条灌装线,酒水灌装线跟罐头灌装线,也全部改成了国外的二手生产线。

        幸好,部属的轧钢厂财大气粗,食品厂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不然就得另选厂址了。

        食品厂这边的厂名,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原因,没有更改,依旧挂着轧钢厂三产的名号。

        头一批次的产品,也不只是羊肉罐头,还有牛肉罐头,以及边角料生产的午餐肉,还有一个就以津门那边的海鱼为原料,做的鱼罐头。

        产品出了,味道中规中矩,份量也是十足,看着眼前市场定价两块的四种罐头,一身白大褂的李家老娘韩金花,多少还是有些不自信的。

        “胜利,虽说不要票,但咱们出厂一块五,赚的是不是有点多了?”

        看着出自自己厂子的四款产品,要说不激动,那也是假的。

        韩金花即便是进了工厂,也还是一个正经的家庭主妇。

        让她花上两块钱去买一个牛羊肉罐头或是鱼肉罐头吃,她也真是舍不得。

        如今产品的成本,还没法核算,但按照公家罐头厂的成本,即便是牛羊肉罐头,也就六七毛的成本。

        如今可没什么大罐子,一个罐头连着玻璃瓶也就一斤上下。

        罐头里面实际能装的肉食,最多也就三四两,加上汤汁,半斤上下,两块,对韩金花而言也是天价了。

        牛羊肉罐头,还算是成本较高的,午餐肉跟鱼罐头,用不着核算成本,韩金花这边也大致的有数,连罐带料,不过五毛钱的。

        一瓶罐头,利润在一块上下,第一批次的产量就是三十万罐,往少里说也要挣二十多万的。

        这样的价格、这样的利润,对韩金花而言,都是不怎么好接受的。

        “妈,东西不是还没卖出去吗?

        这就担心了?

        等真卖不出的时候,才需要担心呢!

        肖虎,别听闲话了,让人装车发货,投了这么多钱,总要看看成色的。”

        因为试点的原因,食品厂这边,李胜利前前后后拿出了近两千万。

        特么的玻璃厂可比食品厂贵多了。

        这还不算各厂后上的设备,如果这些二手的生产线也要算上,另上了汽车玻璃线的玻璃厂,投入就在千万上下了。

        这还是用的二手旧线,如果全部新上,大几千万都不定拦的住。

        现在的市场上,几十万就能建一个正经厂子了,小两千万虽说对一些公家厂子而言不多,但对如今的民营、私营,那也确实是天量的投入了。

        这边食品厂的罐头,经铁路走了出去;下边,肖虎的人陆续接受销售。

        李家老妈韩金花的食品厂,刚刚停下等消息的灌装线,一个礼拜之后,就开始了连轴转。

        半个月,三班倒的产能不足,一个月之后,又连上两条新线。

        李胜利这边根据食品厂的产量,又开始在火车站附近购置公家单位的仓库,开建新的冻库了。

        按照这样的产量,一年有些太久,他估计,三条灌装线连轴转,三个月之内,最初的五百万投资,就能收的回来。

        而且食品厂的罐头,也不止是在国内销售的,按照资本的渠道,有两个集装箱的罐头,已经去东欧试水了。

        如果证明可行,接下来就是整船运输了。

        成本,在这个时候,也是不得不谈的。

        别的国家不说,就说跟大团结差不多等值的高卢雄鸡那边。

        一个出口创汇的玩具钢琴,在国内虽说没的卖,但真要拿出来,五块钱顶天了,到了高卢那边,一架玩具五十多法郎,这也是许多人想象不到的。

        按照朗月国际那边的预估,肉制品罐头内销,平均利润也就五毛上下。

        而外销,去掉各项费用之后的利润在两块钱上下。

        食品类进入国外市场,虽说繁琐的程序不少,但李胜利也看到了食品厂这边的商机。

        内销破坏市场秩序的企业,跟外销创汇的企业,是不可能同日而语的。

        食品类不出口,那也是个笑话,不见南边的国外商贸公司内销的玉米,都是从东北那边转运过去的吗?

        未来的地产大佬,也在借着国外贸易公司不懂转运步骤,捞取了第一桶金。

        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就地收购,转运南方,再来一次进口,这一步步只是越过了计划。

        但无论是商贸公司,还是市场都是有钱可赚的,造成的亏空,就只能让计划来担着了。

        价格双规,虽说还没真正的提出来,但现实之中的案例还是不少的。

        市场上的投机倒把倒的是什么,自打倒春寒之后,工业品不准倒卖。

        更多个人做的买卖,无非就是倒卖这些农产品。

        尤其是当季蔬菜这类俏货,下乡收的时候,几分,到了城里就是几毛。

        或是在一地几分收货,转运外地之后,也是几毛的天价。

        这些情况,李胜利最近也在整理,似玉米出口之后再进口,就纯属内耗了。

        这类内耗,受伤的是计划,受苦的是生产者。

        有些人口中市场带来的痛楚,对李胜利而言就只能呵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