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知行合一(上)(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爸,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北边放缓了姿态,我们不如主动一点。

        在西北两线、东北一线同时开展边贸。

        这样我们这边的一些产品,也能有一个销路。

        至于交易,主要还是以物易物吧,毕竟如今我们的产品还是不富足的,尤其是粮食。

        这样一来,我们铺铁路的动作,就相当友善了。

        如果能修一条连通西亚、一条连通草原的铁路,那就最好不过了。

        我们这边的,还要尽量多出分支,这样将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分散所得了。”

        听着贤婿的贪婪,杜老爹也沉着脸皱紧了眉头。

        这事做的也真是不为人子,但杜老爹清楚,包括煤矿在内,只要女儿杜鹃能提供设备跟资金,上面巴不得如此呢!

        “胜利,你几次提到粮食。

        先是草原上的粮食,如今我们也要用商品换粮食。

        难道北边的败局,在粮食上?

        想想多半也是,据我们的情报,那边的供给线已经开始紧张了……”

        后面这话,杜老爹知道不该说,但也不能不说,只怕不说,自家贤婿掌握的也比自己清楚。

        “差不多的样子。

        老美的四大粮商,也是骄阳出手几次也没戳得机会的产业。

        他们已经开始对北边的粮仓下手了。

        这类动作,他们在七四年的时候,也对我们的大豆动过手脚。

        只是被挡在了门外而已。

        咱们的复关谈判,怕是已经在筹备了吧?

        我们预估,老美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让我们放开粮市。

        这就是他们亡我们之心不死了。

        一旦老美提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要开始做出应对了。

        尤其是大豆产业。

        民国之时我们的大豆还是出口的头把交椅呢!

        如今孟山都的大豆产业,才是最大的。

        豆类可以长期存放,我们的储备周期,至少要跟孟山都持平才好的,至少五年的储量。

        粮市是肯定不能给他们放的,因为我们跟北边有差不多的软肋……”

        问及粮食,听到贤婿说起一些陈年旧事,杜老爹这边就全无印象了。

        拿出笔记本记下之后,杜老爹也就没再说话,而是默默复盘了今天翁婿两人的谈话。

        如今跟贤婿在宏观上畅谈,杜老爹也觉着有些吃力。

        在经济领域的深度跟细节上,杜老爹这边就真的不是很深入了。

        “西北之行,你还是要尽快的。

        今天就谈到这,伱先回去准备准备吧。

        我汇报之后,会找你的。

        你就不要留在山上村了,你在,我不安生,你那些医界前辈,也不会跟我说实话。”

        揉了揉有些发疼的额角,虽说是在山上村,但杜老爹这边还是如在杜家小楼一样,话说完,就将李胜利给撵走了。

        许多事,也不是安生与否的事,只是杜老爹跟李胜利,都是一样的态度,那就是不想让人知道,翁婿两人的接触过于频繁。

        见贤婿利索的离开了别院,杜老爹接茬揉着额角,从公文包里拿出信笺,就开始写起了自己的报告。

        今天翁婿两人谈的有点多,也有点重要,趁着印象深刻,老杜这边也要劳于案牍的。

        从山上村下来,李胜利用两天整理了一下思路。

        就边贸而言,北边的崩塌,八八年就算开始了。

        那时节也正是国际上的肃杀期,国内也是一副秋末冬初的样子。

        李胜利这边本来是打算,一两年之后,如严打的时候一样,下去转个一两年,再滑脚去趟港城的。

        如今杜老爹提了西北的事,又有领导的遗泽在,有些事总要有人挺头去做的。

        这次带上骄阳国际,以及群星、长路,也是为了让他们顶缸的。

        西北那片将来的水深,未免淹死,还是需要让高个子站在水里的。

        大致想好之后,李胜利就给丁岚的学校打去了电话。

        既然群星、长路入局了,丁岚这个丁家小姐,还是要跟着走一趟的。

        除了丁岚之外,李胜利也给弟弟李建设、妹妹李映红打去了电话。

        如今两人已经研究生班毕业,在城里中医院实习。

        与名老中医们相比,他们缺了江湖历练这一关,有些事见过才会有经验。

        这俩的天赋一般,只能慢慢等着熬资历了,兴许以后还有别的机会。

        所以对弟弟妹妹在医途上的进境,自打两人研究生毕业之后,李胜利就不怎么关注了。

        如今兄妹两人,做个中医师勉勉强强,想要精进,全靠时间的打磨。

        最好的师资条件,李胜利这个做哥哥的已经提供完了。

        这俩如果自小学医,还能在四五十岁成名,初中毕业再学,比起中医世家的传人,终是差了底蕴。

        想要成名,没有什么大彻大悟,起码要五十岁以后了。

        中医入门之后,也真的需要一定的悟性,这种悟性说来也简单,无非自小的耳濡目染。

        这就关系到,医家前辈教你的时候,你能不能立刻听懂了。

        听不懂等着以后再悟,当初师父教的,也只余残枝败叶了。

        硬堆,李胜利也能让弟弟妹妹早一些成名。

        但山上的名老中医,那是在熬命,李胜利不会为了他们,浪费医界前辈的生命。

        原因也简单,即便两人成名,也不会成为老邓那样的人物。

        坐诊,中医师的本事就够,稍微有点历练,精进一下,本事就足够用了。

        中医这行当,不说本事越大责任越大,也是差不多的。

        悠然进境、闲暇度日,未必不是最好的人生路,兴许这俩悠然间,一朝顿悟,还真能成就名家呢。

        给兄妹两人请假,李胜利自己的面子就够用,陆续打了几个电话,就将兄妹两人暂时借调到了函授学校这边。

        这次去西北,李胜利还打算散下去部分学员,既然涉及到了领导,做事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全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