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2)

加入书签

许青童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讲给了老两口听,二位老人听后唏嘘不已。一个十岁的孩子,家中遭此大难,也难为他了。老农又问他今后作何打算,许青童就把要去后堂镇投奔舅舅一事说了。

老农说道:“此地到后堂镇怕是会有四五百里,山高路远,你一个小孩子,如何去得?不如且在我家住些时日,等身体恢复再作打算。”

许青童面露果决之色,低声说道:“我已经给二老添了不少麻烦,不敢再做叨扰,还请老伯给我指个方向,我自寻去。”

两位老人一再挽留,奈何许青童去意已决。他跪下给二老磕了个头,谢过救命之恩,拿起老妇人为他准备的几个窝头,踏上了寻亲之路。

一路上,许青童餐风露宿,爬山涉水,夜宿晓行,窝头吃完就沿路乞讨,找不到人家就采些野果充饥。虽然一路艰险,但也练出一套荒野求生的本领。

后堂镇,在并州城西八十里,镇上约莫有四五百户人家,加上外来人口,全镇大约有两千多人,算是中等城镇。

这一天,镇外的大路上走来一名少年,灰布衣裳,稍显宽大,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身上都是泥土,正是赶了十多天路才来到此地的许青童。

进了镇子,许青童略作休息,便开始打听舅舅的下落。陈家良在镇上颇有名气,他医术精湛,宽厚仁慈,价格公道,收费合理,还时常接济一下穷苦的街坊邻居。所以,提起陈家良的名字,镇上没有人不知道。许青童略一打听,就知道了舅舅的回春堂所在的位置。

快到回春堂了,许青童的内心忐忑不安起来。自己从没见过舅舅,母亲又不在了,也没有给他留个信物之类的,舅舅会不会认他?对自己是热情还是冷漠?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大概就是他现在的心情吧!

许青童踌躇着走进回春堂,抬眼打量。只见厅堂正中摆着一张方桌,桌子后面坐着一个中年人,正在给一名年轻的妇人把脉。

桌子右边是一排排的药橱,每个抽屉上都贴着药材的名称,林林总总,不下几百种。左边摆着一座屏风,屏风的一端挂着一个布帘,布帘后面隐约摆放着一张床。

打量完堂内摆设,许青童又把目光落在了中年人身上。中年人约莫四十六、七岁,瘦长脸,下巴留着几缕寸许长的胡须,双目微眯,面容和蔼。

把脉之后,微笑着冲那年轻妇人说道:“你的病已无大碍,回家之后,再煮些姜汤,加少许红糖服下,避免再次着凉。”年轻妇人起身道谢离去。

许青童看那中年人,倒也与娘亲有几分相像,想起娘亲,他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起来。此时,那中年人也抬起头来,看向许青童,观其不像求医问药之人,便问道:“这位小哥,有何贵干?”

许青童心道:“这难道就是我的舅舅?”但他又不敢太唐突,怕认错了人,再闹个大笑话。急忙上前道:“敢问阁下,可是陈家良陈大夫?”

中年人回道:“正是在下,小哥找在下何事?”

听到那人真的是自己的舅舅,许青童再也止不住泪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孩儿许青童,见过舅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