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形势(1 / 2)

加入书签

袁熙穿着粗麻衣物,卷起裤腿,穿着草鞋站在间,高高举起手里的锄头,对着面前的田垄挥了下去。

    他的身后,是甄皇后诸女以及部分官员将领,也同样在用工具松动土地,如今时间已经来到了秋天,刚刚秋收完毕,为了种植来年的小麦,重新更换田垄种植,是为垄作法。

    这是华夏从西周起就发现的的耕作法,在高于地面上的土壤上耕种作物,以提高地温,防旱抗涝,从而提高产量。

    为了保持土地肥力,低垄和高垄是交替耕作种植的,且垄沟互换,也更有利于播种,这种方法能极大提高产量,更多的产量便意味着更多的人口和更加发达的生产力,这也是造就了华夏人民耕作的优良传统。

    而西方在同时期到之后一千五百年时间内都没有发明垄作法,加上其播种都是简单往土地里面一撒,然后听天由命,所以其很大一段时间内产量不足华夏的同样土地的五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欧洲有大片适宜耕种的土地,且耕地面积大于华夏的情况下,人口上限不足华夏一半的原因。

    如今袁熙便是依照汉朝留下来的传统,耕种期天子百官都要亲自下田的传统,带领朝廷众官在邺城外面主持秋种仪式,这是袁熙这些年只要不打仗,就一直遵循的传统,内眷和文武百官都早已经习惯了。

    自上次攻下雒阳后,袁熙就没有继续发兵,而是回到邺城后度过了整个夏天,让兵士百姓休养生息,迎来了一个平和的秋收秋种时节。

    这几个月里面,因为袁熙的种种手段,晋魏并未再兴兵事,实在是双方都打的有些累了。

    而这段时间里面,曹魏在丢失雒阳的压力下,终于是将朝廷西迁去了长安,依照地利阻挡晋军接下来的攻势。

    如今的许都,只剩下了曹仁带兵驻守,作为曹魏对抗晋国最前线的堡垒。

    对此情势的发展,袁熙并不意外,这都在诸葛亮和他的推算之中,曹魏的应对不可谓不好,但他们还是一步步走入了诸葛亮设置的陷阱。

    长安看似安全,但却有几条通道非常关键,其中通往凉州的那条,是最难防守的。

    而接下来的几年,袁熙则会沿着天山阴山山脉,从并州往凉州蚕食,兜个圈子将长安包住,最后的目的,自然是将曹魏彻底逼入益州。

    之后袁熙要做的,就是慢慢蚕食成都周围的荆益地区,让曹魏缩在益州,和益州当地的士族及南蛮内斗炼蛊。

    只要将曹魏封死在益州,什么时候打下来,都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到时候袁熙甚至可以切断汉中通道,放几万人在长安,自己集中精力发展华夏其他地方。

    随着蒸汽动力技术的改善,到时候华夏各地的交通时间将大大缩短,与之兴起的便是发达的工商业和水运业,一个益州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至于曹魏反攻,当然也不是不可能,但考虑到那时候的两国实力对比,司马懿成长到后世三个诸葛亮一般厉害的话,可能才会有些机会吧?

    所以如今的袁熙,在征战了十多年后,终于能静下心来种地了,当然,让他安心的另外一个因素.

    他直起身来,用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看向后方正弯腰播种的糜夫人。

    她的头上,缠着雪白的麻巾,这是她替刘备在戴孝。

    前些日子,刘备终于是伤重不治去世了。

    曹操的过早去世,其中确实有袁熙的手段在里面,但刘备也比后世早离世十多年,确实是大大出乎袁熙的意料。

    想到这里,袁熙心中涌起了一股淡淡的伤感来,三国没了曹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本应该在后世大放异彩的英雄时代,已经提前落下了帷幕。

    但袁熙觉得,这对天下的平民百姓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没有了兵灾引起的惨烈攻伐和大疫,将会有更多的人活下来。

    这些农人工匠,士族商人,将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为华夏文明的将来增砖添瓦,平凡安宁的生活,也是另外一种幸福吧?

    不过刘备之死的余波,引起的震动却是不小,彼时关羽带着刘协回到长沙不久之后,应该是和刘备见面之后,刘备才去世的,在刘备死前,他应该是托付了刘协一些事情的。

    对此晋国的一些大臣也表示出了担忧,因为之后是刘备幼子刘禅继承了汉南国王位,他们觉得汉南国会利用刘协的名号,做出一些对晋国不利的事情。

    对此袁熙在朝堂上淡淡道:“他们能做什么?”

    “最多不过是称帝而已,汉南也是汉,他们要做什么,就随他们去好了。”

    “天下大势所趋,终归会成一统,得民心得天下,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