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战火(2 / 2)

加入书签

    “据说有些部落,这个个冬天就死了将近一半人,只怕入关对他们来说是唯一的选择了。”    

    “谁知道这种严寒还会不会再来,要是持续几年,只怕人都冻死了,还不如入关一搏。”

    很快,战火就在幽州边境点燃。

    其中既有围绕着长城的攻防,也有鲜卑小股部队伺机入关劫掠,当然幽州军的反击也没有停,其几只奇袭部队,至今在中鲜卑后方搞突袭。

    袁熙知道,这次鲜卑提前入关,和自己激烈的反应分不开,要是不刺激鲜卑,其未必会早于后世百年采取这种大规模的行动。

    但这也是袁熙所想看到的,长痛不如短痛,几十万鲜卑人若时常在边境劫掠,幽州根本没有安心发展的环境,既如此,还不如一了百了,趁魏国新王登基未稳,集中精力解决鲜卑这个最大的隐患。

    柯比能之所以有胆子和袁熙对决,还是因为晋国大部分兵力都在和魏国对峙,幽州能动员的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过数万人,而这次中鲜卑举族南下,人口超过百万,控弦超过二十万,就是打着一举冲破幽州方向的主意!

    但他们却不知道,袁熙围困魏国三方的部队,其实已经悄悄撤回来大半了。

    除了上路高干,下路魏延牵制魏军之外,袁熙已经将数员大将和几乎所有的精兵秘密调回到代郡附近,只等鲜卑入关,从侧后方给对方恨恨一击!

    之后战火扩大,愈演愈烈,很快便蔓延到了幽州北面数州全境,而随后卷入的不仅晋国和中鲜卑,还有乌桓高句丽和东西鲜卑。

    东西鲜卑也开始产生分裂,很多人看到了鲜卑人入关的希望,于是果断投奔过了中鲜卑,让其实力进一步壮大,而步度根和素利碍于帮着汉人打鲜卑人的指责,也不敢公然拆柯比能的台,只能在旁作势观望。

    他们两人发现,柯比能此举,实在是把两人架在火上烤,要是柯比能成功入关,东西鲜卑便会瞬间四分五裂,然后被柯比能吞并!

    整个幽州北面,沿着长城,已经成了各类大小战斗的战场,秦时的城墙早已不起什么作用,十几处地方都被拆毁,鲜卑人的骑兵畅通无阻。

    对此袁熙倒是无所谓,他的战略本来就不依靠长城,他现在要的是鲜卑青壮的命而已。

    于是各种招数都被使用出来,能够将人扎伤炸残的改良型炸弹也被制造出来,其换掉了竹筒,取而代之的是廉价脆弱的青铜外皮,体积也更小,但爆炸产生的威力反而大了。

    其产生的碎片,能使人致伤致残,常常是用来突袭,一阵爆炸过后,晋军骑兵随即退走,只留了鲜卑数百伤兵。

    这些人被炸伤后,金属碎片留在体内导致化脓,让伤兵苦不堪言,不仅不能作战,还要有人照顾,严重影响了战力。

    伤兵的负累,让各部族的健康青壮急剧减少,很多部族攻势受阻,消息很快传到了柯比能耳里。

    如今柯比能王帐已经南下到幽州边境百余里处,每天都有大量的部族青壮从王帐出发进入幽州,柯比能要做的,就是用持续不断地攻势让幽州军防线濒临极限。

    对于晋军炸弹产生伤兵的消息,柯比能只思虑了片刻,便果断下达命令,不管晋军骑兵阻击,大军从长城缺口进入后,便绕开蓟城,全力从代郡南下北新城,占据南下进入冀州的通道。

    他现在也不分兵了,打的就是优势兵力平推的主意,至于为什么选蓟城西边的北新城,纯粹是因为东面的辽西有乌桓高句丽联军,容易被阻碍而已。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很快便在半个月后被打的粉碎,鲜卑五万人的先头部队,在代郡被晋军大将阻击,损失惨重,连北新城都没有看到就溃散退回。

    柯比能了解了详细情况后,才知道中了晋军的计,晋军竟然是预知到了自己晋军路线,提前派了精兵埋伏在那里!

    他愤怒地对贾诩说道:“我们这边,是不是有晋军奸细?”

    贾诩一脸无辜,“大王往北新城发兵,可是当场决断的,除了大王,谁也不知道啊。”

    见柯比能语塞,贾诩心中冷笑,这还用什么奸细,好走的路就那么几条,自己只要稍加暗示,柯比能肯定会选最快收益最大的那一条。

    至于晋国那边会不会预料到,那就是他们谋士的问题了,要真被柯比能晃过去了,说明晋国也不过如此而已。

    柯比能沉思片刻,出声道:“传我命令,从明日开始,王帐带着所有人,全力冲击北新城一线,不管晋军多少人阻挡,我都会把他们灭掉!”

    贾诩心中一跳,这是准备孤注一掷了,鲜卑这次出动,可是几十万人的大决战,只怕是天下这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了!

    晋国那边虽然早有准备,但是能拿出这么相应的兵力吗?

    于此同时,袁熙治下的各州,其航道全力开动,运兵船一艘接着一艘,将这几年各州训练的兵士送往幽州。

    他们来自于冀州,青州,徐州,扬州,甚至豫州兖州,每州都尽可能动员起来,因为无论是对于将领还是兵士来说,这有可能是是天下统一前,立功的最好机会了。

    晋国也是第一次全面征兵,这一征,就有近二十万人赶去北新城,准备和鲜卑进行决定性的一战。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