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五十五章(1 / 2)

加入书签

小孤山派?

        温松云肯定,  自己从前不曾听说过这个门派,想来只是个名声不显的小门派罢了。

        太子带此女前来,意欲何为?

        温松云当然知道,  钟离烨一向对自己颇有不满,  随着年纪渐长,这样的不满越发不加掩饰。

        可惜钟离烨只是太子,  他的不满并不能撼动温松云的地位,这么多年来,  温松云始终是晋国地位尊崇的国师,  受万民敬仰。

        如今太子带了一个不知深浅的女修来,  是想推一个人出来,动摇他国师的位置?

        步辇上,  太上葳蕤居高临下,  温松云只能抬头看着她,心下很是不快。

        他来晋国几十年,  见晋王也无须下拜,  反而是晋王见了他需要行礼。一国之主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整个晋国上下,无人敢对他不敬,而现在,太上葳蕤却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他。

        温松云实在不喜欢这种被俯视的感觉,  但他尚不清楚太上葳蕤的修为境界,便不敢贸然做什么。

        钟离烨上前向他一礼:“国师,  葳蕤仙长是我的救命恩人,  前日刺杀,多亏仙长,孤才能逃过一劫。”

        “听闻白鹿书院今日遴选学子,  仙长前来一观,国师不会介意吧?”

        温松云笑了笑,神色如常道:“仙长来此,是我白鹿书院的荣幸。”

        “时候不早,入学试该开始了,还请太子上前主持。”他看向钟离烨,唇边始终噙着温和笑意。

        钟离烨点头应是,冷峻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

        走上白露台,钟离烨站在中心,目光扫过四周,最后掠过温松云。

        在他要开口之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道声音:“太子殿下,小民有话要说!”

        突兀传来的声音,引得在场之人齐齐寻找起来源。

        骚动之中,面目平凡的青年上前两步,向钟离烨重重跪了下去。

        他一身粗布褐衣,满是老茧的双手颤抖着,从怀中取出血书捧在额前。

        青年躬身叩首,声音中满是悲愤:“血书在此,请太子殿下为我北地枉死的万余民众,为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做主!”

        听完这句话,周围的人无一不是面露惊色。

        北地大雨以致洪水决堤,分明是天灾啊。

        温松云眼神微深,此时发生的变故,是他的确没有想到的。

        钟离烨负手而立,冷声问:“你有何冤情需孤做主?”

        “敬告太子,北地大雨连绵七日,致河水决堤,并非天灾,而是人祸!”青年神情悲恸,一字一句道。

        这句话出口,在场之人多露出不可置信之色,这怎么可能,难道还有操控天时不成?

        淹没在人群中的裴行昭握紧了手,没错,北地的这场灾难,的确是人祸无疑!

        他死死盯着跪在白露台下的青年,嘴角紧抿。

        温松云不动声色,藏在宽大袍袖中的手掐诀,一道无形的灵力便陡然袭向捧着血书的青年。

        知道太多的人,都活不长。

        只是他的灵力还未来得及落下,便在空中消散。

        温松云转头,对上太上葳蕤似笑非笑的脸,眼中现出几许阴翳。

        看来今日一切,都是早有预谋。

        几日前,绛京太子府中。

        “请仙长替我晋国北地万余民众,杀大晋国师温松云!”钟离烨掀袍跪在太上葳蕤面前,震声道。

        晋国国师温松云出身白月宗,为金丹修士。他来晋国至今七十余载,知天象卜吉凶,帮晋国避过不少劫难,因此深受当今晋王信任和市井百姓爱戴。

        而现在,钟离烨却请求太上葳蕤,杀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晋国国师。

        见她不言,钟离烨解释道:“烨想杀温松云,并不为排除异己,而是因晋国北地洪灾,是由温松云而起!”

        温松云为蕴养法器,在河道之中布下引水之阵,致北地数日大雨。

        助他布下法阵的,正是几名白鹿书院弟子。法阵结成后,温松云当即杀了这几名弟子。却不想其中有人看出异处,提前留下血书,辗转交到家人手中。

        绛京城中,听闻被洪水肆虐后的北地哀嚎遍野,官吏却无所作为,因此引发□□,钟离烨不愿坐视不理,向晋王请命,亲自前往北地赈灾。

        贪图享乐的晋王实在不明白这个儿子在想什么,以北地如今情形,堂堂太子何必亲自前往涉险。

        不过钟离烨再进言下,不肯放弃,他终于是烦不胜烦地答应了。

        钟离烨带着人到了北地,夙兴夜寐,与北地几位能吏一起,终于平息下事态。而因此次北地之行,他得到了那封书有洪灾真相的血书。

        派亲信四处搜寻,花了数日,钟离烨终于在几处河道内找到了没有被大雨完全抹去痕迹的阵法,这些便是证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