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抢人(1 / 2)

加入书签

自从初雪落下,  西州的天气便越发的寒冷。而且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冬天还格外的多寒风。

        寒风一吹,冷得便更刺骨了。

        因而最近去酒坊做工的那汉子们戴上了暖耳,用以抵挡来回路上的寒风。而没能去酒坊做事的妇人们最近也不得闲,

        “鱼娘,  娘要出去听学了。今日雪大,  你在家中好生看顾好弟妹,  勿要让他们出门戏耍。”妇人一边往头上戴好帽套,  一边交代家中最大的闺女。

        妇人嘴里的听学,是因为那位林大郎近日又派遣衙役们下乡。

        原本听课都是家中汉子们去的,  但是近来那些商者招短工要的也较多,村中但凡能动起来的汉子们都去找了短工做了。白日里家中剩下的,  便只有她们这些妇人。

        做短工能挣钱,可听课学的也是长久的本事。

        尤其是这些衙役们还都是从林大郎那里学的极为实用的好本事。而且他们这次分组下乡,  是常驻某个村里正家,每日里都会给大家教授不同的农事技巧。

        一般多为两人一组,可以交换着讲解。且在教授过程中,  百姓们若是有农事上不懂之处,  也可直接提问。

        这些衙役们能解答的便尽力解答,解答不出来的便让提问的村民去自家里正做上登记。而衙役们可以不识字,  但是里正这一职位因为要负责协助官府征收赋税,以及平日里还要给村民们开具开荒文书等,  因此对各村里正任职要求里,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能识字。

        待到衙役们教授完后,他们会将村民们留在里正那里的有关于农事上的问题收集带走。然后交至县衙,  再由县令派人将各村收集来的问题做统计,  最后再遣人送去府城屯田司,  交于林立文解答。

        妇人们既不用出村远行,而且都是跟自家村里相熟的人扎堆在一块学习,也就没那么讲究男女之嫌了。

        最近这两日,衙役们主要讲的便是啤酒糟的处理和对家畜的饲喂方法,以及如何使得母猪多胎高产等技术……

        前面两项还好,属于比较简单的。而母猪多胎高产这一块光是理论知识背熟还不够,一些实践经验也很重要。

        只是林立文知晓他在西州能待的时间可能不长了,因而他只能抓紧现在还能留在西州的日子,先将理论上的知识教授给到大家。

        这样的话,日后若是遇到养殖上的一些困难,他们不至于连问题出在哪都不知晓。而且理论知识在,找寻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也能有方向可寻。

        衙役们在教授老百姓时,也会格外对大家说清楚理论和实践时的那些差异。这样便可以避免,大家盲目的搞大规模养殖。

        其实这也是林立文对自己可能即将离开西州一事而过于担忧了些,因为按照时下西州老百姓的条件来讲,他们便是想搞大规模养殖场也没几个人能有这条件。

        “三嫂,快过来这里!”妇人交代完大闺女渔娘后,便匆匆忙忙的赶去了里正家听学。然她到时,里正家那临时搭建起来用以听学的大院子里,已经挤满了坐着的人。

        得亏她一堂妯娌与她关系素来要好,今日也是早早的就到了,占据了一个好位置不说,还帮她也站了个能坐的地方。

        妇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拥挤的人群挤到了里面来。

        “今日怎来得这般晚?”妯娌问道。

        妇人:“今日一早,我家那汉子前脚刚走,后脚往年与我家置换粮食的人来了……我便晚了些时间。”

        一般情况下,如妇人嘴里说的跟老百姓置换粮食的人,指的便是一些游牧民族。

        他们以放牧为生,基本不种地,更很少去往城中,像日常所食用的粮食便是跟一些相熟的村民们进行置换。

        这些游牧民族手里有极好的牛羊等物,村民们也喜欢跟他们置换物资。

        “那可换来了牛?”妯娌忙问道。

        妇人脸上便带忍不住上了笑:“换来了,还是一头有七八月大的牛犊!”

        “呀,有七八月大了啊!”没等妯娌回答,坐在俩人旁边的另一妇人便满脸羡慕的接话道:“这般大的牛犊,再养些许时日后等到开春,便可直接下地干活了!”

        妯娌也忙问道:“这牛犊得换出去不少的粮食吧?”

        买来干活的牛,太小不行,怕出意外。百姓们买上一头牛犊,往往便是家中积攒多年的积蓄,根本损耗不起。然牛犊若是再养大一些,价格自然也就贵上许多。

        而像七八月大的牛犊,在市场上便是最受欢迎的。以往都不不好买,就更别说最近这段时间,购买牛犊的人众多,价格上去了,牛也没那么好买了。

        “这次倒没换什么粮食……”只见妇人一脸高兴的说道:“我是拿家中前些日子酿制的那些啤酒换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