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明未来,夏季攻势!(1 / 2)
第216章 大明未来,夏季攻势!
村西田边。
朱雄英追着一只蚂蚱在前面跑着。
“雄英注意脚下。”朱元璋笑喊一声提醒,余光瞥视跟在身边的朱棣,“你们要养殖、要种地,还要开设什么家庭纺织,土桥村就这么多人,能忙得过来?”
混账老四已经带他参观了土桥村的猪舍、以及东边,靠荷塘修建的小型鸡鸭围栏。
按混账老四的说法,他们养的鸡鸭,将来主要靠鲜草,以及荷塘、水田里的小鱼、泥鳅、黄鳝。
以及秋天收获后,不饱满的粮食,加以合理利用。
……
桩桩件件,土桥村要做的可不少。
他也做过农民。
很清楚,如果一户人家,一家五口,有牲口可以伺候好五十亩地,可没牲口,能伺候好二十亩地就十分不容易了。
创造出巨大经济产值同时。
……
这还是能想到的。
“父皇认为,农村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朱棣反问。
单独的农户,无力置办全铁的农具……
他们是被大都督府的人,从江宁召唤来的。
这就是混账老四,犹豫思量的原因。
一千匹太多了。
朱棣耐心跟在后面,唇角挂着浅浅笑意。
但只要制定合理,且较为完善的奖励惩罚机制,就可以确保所有人,至少做的像模像样。
“应该能。”谭渊笑着点头。
嘴角无声咧到耳边……
哎!
突然,又叹了口气。
……
怀着激动,稀里糊涂结束谈话,走出大都督府。
李文忠笑着摆了摆手,“不要紧张,今天传唤你来大都督府,是通知你,不要等肩标了,可以回提前辽东了。”
财富会比现在更多。
朱元璋气的微哼一声,想骂人,最后还是压住了。
土质松软,光着脚踩在上面,十分舒服。
朱棣偷偷观察朱元璋脸色。
他知道老头子在干什么。
根本不需要朝廷提什么与百姓共治天下。
但八叔他们这些百姓,就会是这场萌芽运动中,最大的受益者。
这样一来,农民就不能单纯用种地来定义了。
“父皇不是提倡天子与百姓共治天下吗?这些话其实不用说,只要引导农民,以村为单位,组织起一个个乡土村社,在适当的时候,放开农民的生产经营边际……”
也会推动大明,由小农经济向工商资本,不流血、不残酷、温和的萌芽过渡。
朱四郎可是指挥使三人的结义兄弟,养寇计也是朱四郎提出来的。
谭渊板板直直站在李文忠面前。
等谭渊话落,周浪回神,激动追问:“朱先生能赶上夏季攻势吗?”
就退还原始股本,将其踢出乡土村社。
一家人这才松了口气,纷纷落座。
朱雄英爬在朱元璋肩头,偷偷看看朱元璋脸色,大喊,“四叔,回家了!”
就算把他皇帝的身份说出去,最多也就是让土桥村百姓敬畏。
可只要喂养耕牛,无论干不干活,每天都要吃。
土桥村的摊子,铺的太大了。
瞧着还行。
“混账老四不是洪武九年那个和咱掏心掏肺的了,现在也开始有所保留了。”
朱元璋把朱棣的犹豫思量看在眼里,默默叹了口气。
根本不像他认识的老头子。
这种萌芽需要时间。
……
乡土村社推及天下后,农民为了赚钱,一定会主动摸索寻找各种赚钱途径。
朱元璋咧嘴笑着,翻看筐子里的野菜。
而且,不会革了老朱家的命。
朱元璋看了眼,还在不远处追蚂蚱的朱雄英,“你继续说,咱听着。”
嘿嘿……
朱元璋没好气瞥了眼,“土地和人口,伱爹早些年当过泥腿子,现在又站在皇帝这个高度,这个问题还难不倒咱!”
这些野菜,就是心意。
这块地,刚锄,杂草被锄的十分干净。
要不然,也不会疯狂的制定那么多细分户籍。
就好比直接碾米、磨面、直接开设米铺。
马秀英看了眼,没好气笑问:“又怎么了?”
当农民的经济地位提升了,并且还是以一个个团体的方式提升,社会地位,必将得到极大提升。
人性使然,一些村风不好的村子,偷奸耍滑肯定免不了。
马秀英、徐妙云见父子二人回来,纷纷起身,同时观察这对活宝父子的脸色。
再骂,混账老四,恐怕一点掏心掏肺的话,都不会和他说了。
……
朱棣暗暗深吸一口气,“父皇,生产经营边际就是纺织、养殖……我们今年种植棉花,计划要纺织三百匹布……”
朱元璋拍着膝盖,叹了口气。
“天德跟着咱们家混账老四沾光了。”
“单独的一个农户买不起耕牛……”
拉着张武、周浪快步离开大都督府。
他可以肯定,将来,无数农民,为了过上好日子,还能想出各种各样赚钱的法子。
叔伯婶子们提着大袋小袋,大筐小筐出现。
心情烦躁,声音很高。
但他也能够想象到。
话罢,就不愿理会朱元璋,转头看向一边。
朱元璋听懂了。
对大明现有的规则肯定会形成冲击。
大都督府。
‘老头子吃错药了?’
“皇太孙!”谭渊下意识惊呼。
‘还考起咱了!’
“乡土村社就是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产出的资源,创造价值。”
谭渊回神。
也不会大量流向地方乡绅豪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