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招纳人才,吕本动妄念,朱元璋(2 / 2)
说到底,还是因为长子吕兆那番话。
吕府。
朱元璋泡着脚,自言自语,“泡一泡真舒服,也不知,要是有个儿女亲自给咱洗一回脚,是个啥滋味儿。”
“四郎,你知道,母后今天和我说了什么吗?”
马秀英笑着起身,往榻边走去,“想听的也是你,羡慕嫉妒,恼羞成怒的也是你。”
大家的眼界,早和过去不一样了。
这种消息很要命。
“我看得出,这次村民大会的决议,伱的威望,不是八叔他们同意夏家加入土桥村的主要因素。”
没想到,母后为了他和老头子,考虑的这么长远。
但他明白。
朱棣笑了,“夏大哥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村的乡亲们,肯定愿意让你们加入,你们的知识,就是股本!”
在学堂当教谕,读书基本就不需要花钱了。
夫妇二人相视一笑。
“我和妙云想请夏大哥在土桥村学塾做教谕,一年五两银子怎么样,不知夏大哥和嫂子,能不能留下来?”
马秀英知道朱元璋暗戳戳想表达什么,就不搭理,暗笑腹诽,‘怪不得,今晚把明霞赶走,非要自己动手洗脚。’
话罢,马秀英躺下……
“母后说:她知道这次陪雄英去辽东,父皇是考验你……”
朱棣抬头看去……
……
读书不能三天晒网两天打渔。
夏时敏绝对是这个时代,从品性到才学,都十分优秀的人才。
未来,乡土村社推及天下。
傍晚。
一旦通过,就是无限的信任!
他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能得到什么好处。
就在朱棣和徐妙云低语聊着时。
他这一走,就是几个月。
徐妙云和朱棣,两人一人抱着一个小家伙,在地上走动,哄两个小家伙入睡。
转身,就见朱元璋脚都擦干净了,黑脸坐在桌边,一个人生闷气,忍笑提醒:“很晚了,明天还要当朝宣布雄英跟老四去辽东的事情,反对声必然会很大……”
急思转念,好一会儿,李善长才收敛思绪,郑重承诺:“吕兄请放心,我绝不会对第二人,透露只言片语。”
一些有远见的村社,一定会主动招纳争抢类似夏时敏这种,品学皆优,考中秀才,生活却比较拮据落魄的读书人。
徐妙云尽管内心担忧,可还是笑着点头,四郎要出远门,还要照顾雄英,不能再分心牵挂她们了,“若是雄英这回去辽东,真能找回传国玉玺,也是件好事……”
这些且不说。
李善长心中翻江倒海,怔怔出神,缓缓坐下。
夏原吉点点头,“愿意,只要能留在土桥村,住哪里都愿意,祠堂的房子,也很不错。”
八叔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紧挨堂厅隔壁。
他们不敢再耽搁了。
“别说了!”
坤宁宫。
孩子们叫他和妙云一声师傅师娘,他们就得对孩子们负责。
一年五两银子,再加朝廷给秀才的补贴,足够他们一家四口一年生活所需了。
妙云还要照看两个小家伙。
怪不得皇帝今日带皇太孙去土桥村。
……
想通后,不由笑了,“其他村社也会后知后觉效仿,用不了几年,朝堂上,就有一批夏大哥这种,为乡土村社发声的人,天下这块肥肉就不会被某一个群体独吞了。”
一年多,村里办学堂、搞乡土村社建设,乡亲们还去了趟北方。
夏原吉还有些不敢相信,临睡前,跑来询问:“父亲,我们真的要留在土桥村?往后,我可以和东旭他们一起读书,也能称呼世叔和婶子师傅、师娘?”
……
从吕府出来。
朱棣回神,见徐妙云满脸担忧,笑着宽慰:“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拿出一点分红,就可以让一个秀才教自己子弟读书,怎么也不亏。
朱四郎的崛起之势,越来越明朗了。
李善长蹭一下起身,难以置信盯着吕本,“吕兄,朱皇帝当真要让朱四郎陪着皇太孙去辽东?回来后,还要把皇太孙交由朱四郎教导?”
居金陵大不易。
……
否则,他就不可能再从吕本这里,得到任何机密消息了。
夏时敏夫妇房间内。
某刻,朱元璋黑着脸制止,“咱和他闹矛盾,你在中间做好人,好处净让你一个人占了!”
土桥村乡土村社建设,明眼人都能看出,好日子就在眼前。
何况,乡土村社这样的小型经济体,资助夏时敏这样的读书人去当官,还能为他们在朝堂发声。
徐妙云眼睛一亮。
这条消息渠道,关键时刻,能保命!
……
绝不能随意传播。
夏时敏不愿占便宜。
极限的考验。
朱元璋特别难受,瞪了眼,询问:“混账老四给你洗脚,你和咱说说,当时是什么心情。”
“朱贤弟,我看还是以酬劳方式吧,我们半途加入你们土桥村,没有土地入股就分红,乡亲们心里不舒服……”
话中,眼神余光偷偷看着坐在梳妆台前的马秀英。
这个提议,来的突然,也让他们受宠若惊。
既然要去辽东,肯定就要赶在夏季攻势前。
且留在土桥村,维喆和元启,还能接受朱贤弟夫妇的教导。
……
……
住在朱贤弟家里当然好,住的条件好,吃的也好。
现在他不会做什么。
通过接触,土桥村这些孩子都很优秀,维喆兄弟二人和一群优秀的同龄人在一起,受益无穷。
话落,丢给马秀英一个后背,就不说话了。
马秀英笑笑,给朱元璋盖好被子,吹灭灯烛。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