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教导朱雄英,纪纲现身!(2 / 2)

加入书签

        ……

        “雄英以为,是一个做过一些好事的吴海重要,还是造福一地数百万百姓重要?”

        朱雄英略微思索,点点头,“四婶儿,雄英明白了,就像四叔说的,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我们人生道路上,总要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会和我们一起往前走,有人会阻挡我们。

        对待这些阻挡我们的人,如果权衡利弊,给对方一条生路,也不影响我们前进,那就一脚踹开,把他踢到路边,如果不行,那只能用霹雳手段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徐妙云笑笑。

        暗暗哭笑不得。

        还有一丝担心。

        雄英在四郎耳濡目染下,真的是越来越像四郎了。

        她真担心,大哥不喜雄英。

        ‘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吧。’

        “四婶儿,为何四叔杀吴海这样的大儒,负面影响却很小?”他全程目睹了,可又对事件本质很模糊。

        根本没看懂,为何四叔这样做,负面影响却如此小。

        以前在金陵时。

        父亲对这些读书人,总是不敢随意严惩。

        徐妙云耐心给朱雄英讲述着此事的关键。

        ……

        在闵安镇短暂休整后。

        当天。

        朱棣就来到闽县,带着一群孩子,住进了闽县府衙后宅。

        临近傍晚。

        朱棣送走沈仁、叶茂等人,继续在徐辉祖书房,查阅福建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各种进展。

        期间,士绅搞得一千个乡土村社,纠察出一些问题。

        比如,士绅家也拿出几十亩土地,以及农具、耕牛入股了乡土村社。

        出的本钱比百姓多,占股却一样。

        在士绅帮助下,当地乡土村社建设的很好,百姓也十分高兴。

        对于这种情况,叶茂等人拿不准主意。

        担心现在严令士绅退股抽身,当地百姓不理解朝廷用意,反而埋怨朝廷。

        对此,朱棣毫不留情批评了叶茂。

        百姓现在不理解,将来会理解。

        可若朝廷现在一味顺着百姓短视的目光,将来,必为今日选择付出更大代价!

        同时,严厉指出,不准任何形式的士绅入股。

        并要求叶茂,对这种耍小动作,小聪明的士绅,严厉惩处,砍几颗脑袋做典范!

        ……

        书房别院外。

        沈仁看叶茂沉思,笑道:“叶兄,你我虽然是文武殊途,但我认为,殿下说的,砍几颗脑袋做典范,没什么不好,有些事情,必须用鲜血才能起到作用。”

        叶茂回神,笑着点头,深深看了眼沈仁。

        他感觉,沈仁似乎打定主意,跟随殿下了。

        沈仁可与他不同。

        他当时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只是,后来慢慢折服了。

        沈仁不同。

        在大明已经身居高位了。

        跟随殿下,可就要从头再来。

        “多谢沈兄提醒,沈兄应该还想向殿下了解新军吧?我得赶回福州,按照殿下吩咐,整顿那些出错的乡土村社。”

        沈仁含笑点头。

        两人分别后。

        沈仁转身看着站在书房别院外值守的新军将士。

        走过去,要了一把空火铳,折返回书房。

        他一直想打听这个火铳。

        而且还得提醒殿下。

        只是,今天殿下回来,太忙了。

        各路人马,都来见殿下。

        ……

        朱棣听到脚步声,抬头……

        见沈仁去而折返,还拿着鸡笼屿制作的长管身火铳,笑道:“沈都司是想打听这火铳?”

        沈仁含笑点点头,靠近书桌后,收敛笑容,郑重道:“殿下做出这么好的火铳,没第一时间向陛下汇报吗?”

        他急着提及此事。

        就是提醒殿下。

        这么优良的武器,最好尽快送回朝。

        陛下身为父亲,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

        可太子呢?

        朝臣呢?

        会不会怀疑殿下藏私?

        朱棣诧异道:“送了啊,当初这长管身火铳刚研制出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时……”

        他就让辉祖交给福建锦衣卫,送回朝中。

        他还一直琢磨,匠作监有没有搞出一种既快又省的制作工艺。

        鸡笼屿也是今年六月份时,才突破的。

        一些老铁匠反复琢磨,制作出一种螺纹钻头。

        用手摇螺纹钻,可以在烧红的铁棒上打出孔,制作出勉强适用的铁管。

        不过制作速度很慢。

        直到现在,全军也才装配了一千把这种长管身火铳。

        十几个匠人,每天也只能制五根铁管。

        钻头不过关。

        现在铁匠们,正在试着在打铁过程中,掺杂各种金属、木炭,想搞一种比较耐高温的钻头。

        至少,要比现在普通生铁钻头更强点。

        长管身火器全面列装后。

        新军面对骑兵冲击的短板就补齐了。

        配置铳剑,接近人身高三分之二的火铳。

        完全可以当长枪使。

        骑兵冲击时,枪托顶在地面,铳剑剑尖倾斜向前。

        骑兵撞上来。

        以损失四五道阵列的代价,就能遏制敌方骑兵速度。

        在配合骑兵标、刀盾兵。

        他这一镇陆军。

        对战骑兵,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将来回朝助战,肯定得让朝廷派遣骑兵跟随作战。

        “你一点消息都没听到?”朱棣狐疑看着沈仁。

        作为福建都司,朝廷如果有了新式武器,就算不能装配福建军队,沈仁至少能听到一些消息。

        怎么沈仁竟然一点儿都不知。

        沈仁摇头,嘴唇动了动。

        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他想到了某种可能。

        不过,这话说出来,殿下心里可能不痛快。

        还是等他打听清楚再说吧。

        “报!”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声音。

        朱棣循声看去……

        孙元楚站在门外,“禀王爷,府衙外有自称锦衣卫千户纪纲求见!”

        纪纲?

        都当千户了?

        升的挺快。

        他来做什么?

        一瞬间,朱棣想了很多,随即吩咐:“把人带进来。”

        待孙元楚领命离开后,朱棣笑道:“锦衣卫的人来了,刚好可以问问火铳之事。”

        ‘这个纪纲即便知道,恐怕其中内幕,殿下听了也会感到膈应。’

        沈仁腹语着,默默叹了口,在旁侧坐下。

        见朱棣又开始忙着看福建这一年汇总,又悄悄叹了口气。

        ……

        书房别院外。

        纪纲疾步而来,在别院外略微停顿,深吸一口气。

        在福建秘密活动了一年。

        要不是汇报观摩团之事,他是真不想来。

        无他。

        心虚!

        ……

        于此同时。

        府衙外,张三丰带着沈万三也来到府衙门口。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