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2 / 2)

加入书签

  仿佛整个安南人的心中都有一颗中国心,他们一闭上眼,出现的都是长江,珠江,松花江……

  明太宗朱棣顺应天意,响应安南人民回归祖国热切期盼,与对大明的诚恳请求,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改安南为交趾,设三司,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等五州,直隶布政司,分辖二十九县,最后大军进驻安南。

  而善后工作,大明做的也很是到位,陈氏诸王被弑者咸予赠谥,建祠治冢。

  之后交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自从从五代十国叛乱出去的安南,数百年后,终于在一次的回到了他温暖强大的大家庭。

  对于朱棣的这个决定,在后世人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当然在朱见深看来,也是非常正确的。

  朱棣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大喜功性格的人,他所作的事情,也都是想在自己的父亲面前证明自己,证明父亲错了,自己比朱允炆更适合接手他的基业。

  收复安南,朱棣也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可以充当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收复安南之后,大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虽然在永乐年间这些西洋海外诸国都是由郑和的大船队所震慑统治,继而能够维护天朝上国在西洋建立的威严与朝贡体系,可话又说了回来,郑和的大船队是暂时的,可安南,乃至中南半岛这快土地却是永远存在的。

  有了安南,大明在大航海时代,就占据了主动的地位,甚至也能带动整个西南边陲的发展。

  在之前,安南人民哭着求着,同属中国,可当真的成为了大明的子民后,一部分人又他妈变卦了,各地的叛乱,让明军损失惨重,朱棣在世的时候,对待叛乱根本就不怕的,甚至想着他们多叛乱一些,让明军有理由大肆捕杀反抗他们的人,也让他有机会,再次组织大军进入安南,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可岁月催人老,名利都忘掉……

  朱棣在没有彻底解决安南问题之前,倒在了塞外……

  而后仁宗皇帝登基,虽然他一直都是监国,使用的也是皇帝的权力,但对待安南,北征这些国家重大的军事行动上面,他在朱棣面前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发言权,因为朱棣一旦打仗,他总是会说,没钱,没钱,没钱……

  当他真的能够对这种重大的事情,当家作主的时候,还没有抽出空对安南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也驾崩了。

  而后就是宣宗皇帝朱瞻基,朱见深的爷爷上位。

  安南又又又叛乱了,声势还挺大,这就让宣宗皇帝挺不住了,而后三杨集体上书,劝导宣宗皇帝放弃安南,当时的朝廷情况是一面倒的,只有夏元吉,英国公张辅据理力争,痛斥宣宗皇帝忘记太宗皇帝开土不易,想要改变朝廷的大势所趋。

  但宣宗皇帝思考再三后,还是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放弃安南,让王通率军撤回云南,自此,大明朝再一次的放弃安南。

  而他的后遗症也很大,放弃安南等于放弃西洋。

  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上,成化年间,朱见深在汪直的建议下,确实重新对安南起了想法,可文官阶层的反抗太过强烈,最后还没有成型。

  而他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孙子嘉靖皇帝却做到了,他虽然没有大举对西南用兵,但却用其大势迫使安南再一次的从属国变成了属地,算是名义上归属了大明。

  不过这次朱见深却不想麻烦自己的孙子出马了,他现在还小,只要打下安南,叛乱的时候,由自己兜底,熬个三四十年,即便西南多省赋税被打的一文不剩,也在所不惜…………

  而朱见深想用的大将石亨,也入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