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脚挖不倒!(2 / 2)
利用氧气炼钢的概念早已流传于冶金学界,氧气比空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这是所有冶金学家梦寐以求的炼钢法,事实上,早在1856年贝斯麦创造转炉炼钢的时候,就开创了利用氧气炼钢的设想。
之所以未能实现的缘故,很简单,技术条件不允许。
从氧气炼钢的设想到首次工业化应用,历史上整整花费了150年时间。
到十五分钟过后,庄教授终于放下草稿纸,双眼看向余华,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震撼,
惊讶,
不可思议,
还有疑惑。
他无法想象,余华是如何做到的。
“庄教授?”余华适时询问道。
“很早就知道氧气炼钢的好处,没想到利用氧气炼钢的效率竟然会达到这种程度,炉内反应只需要20分钟,这是氧气炼钢工业化应用的一大步,余华,就凭借这张草稿纸,你就能立即成为一名炙手可热的冶金学家。”庄前鼎感慨道:“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理论资深冶金学家的庄前鼎,当然晓得氧气炼钢的设想,只不过,这个设想已经被冶金学界很多人忽视,在没有解决大规模制取氧气的情况下,谈氧气炼钢都是妄想。
整个冶金学界,仅有极少数人在坚持氧气炼钢的道路。
而余华这份氧气炼钢的变化规律和反应过程,理论层面非常详细和全面,反应方程式极其严谨,每一个数据全部正确,即便连庄前鼎都找不到挑刺的地方。
这张草稿纸,堪称氧气炼钢向工业化应用的突破性进展。
“学生在听了您讲过的炼钢发展和平炉炼钢工艺,又去图书馆寻找冶金工程的书籍,最终基于贝斯麦先生的氧气炼钢构想,用数学模拟了这个过程。”余华解释道。
庄前鼎心中感慨过后,立即回到理性状态,想要实现氧气炼钢还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余华,氧气炼钢好是好,不过,如果利用氧气炼钢的话,你该如何解决氧气的制取与吹送?目前不具备大量制取氧气的基础条件,工程上也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氧气吹送方法,按照这张纸上的2T级转炉,每吨金属每分钟供氧强度必须达到1.5立方米的要求,对氧气吹送是一个严格考验。”
怎么实现氧气的制取和吹送?
制取和吹送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旦开始炼钢,那就意味着24小时运转,氧气的制取总量必须满足炼钢需求总量,氧气的吹送则需要确保安全且时刻流动。
工作原理谁都会,技术上则是一个超级大难题。
“教授,氧气的制取与吹送,学生采用空分设备和氧枪予以解决。”余华面容严肃,对于庄前鼎教授给出的两个关键问题,给出答案:“目前,这两项技术的研制进度非常可观,学生已经研发出满足要求的氧枪,能将氧气以超音速喷射出去,进入炉内实现氧气吹炼,这是氧枪和转炉的简图。”
话落,右手执笔,在草稿纸上勾勒出三孔喷头氧枪和转炉的简图,氧枪包含内部结构。
庄前鼎接过氧枪简图,看了一下内部结构,多年的机械工程经验告诉他,这个氧枪能够满足氧气吹送的要求。
结构巧妙,顶吹方式简单方便,整个设计堪称完美。
“机械工程角度没有问题,这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设计,空分设备呢?每小时制氧量能到多少?”庄前鼎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赞肯,目光看向余华,连忙问道。
言语透出一丝急切,想要知道余华在空分设备上有没有突破性进展。
纯氧制取来自于空分设备和实验室电解,这是常识。
不过,庄前鼎很清楚世界范围内的空分设备,全都达不到氧气炼钢的标准,当然,如果钱多的话,倒是能用笨办法,一台不够上十台,只要能凑够转炉炼钢的氧气需求总量。
假设工业级氧气转炉30吨级,每吨金属每分钟耗氧量3立方米,每小时氧气需求总量为5400立方米,按照目前最先进的空分设备每小时制氧15立方米计算,只需要360台空分设备就够了。
尽管从投资成本上来说这是一个灾难,但至少能勉强运转不是?
“这就是学生面临的难题,我采用涡轮增压进气结构,令压缩机进气量达到每小时1014立方米,但活塞式压缩结构无法处理如此大量的空气,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压缩结构,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暂时没想到哪种压缩结构符合要求,只能过来求助您。”余华透露自己面临的难题,而后作揖行礼。
“记不记得我第四节机械工程选修课的内容?”
听到这个问题,庄前鼎愣了一下,脸上浮现一抹淡淡的微笑,朝着余华说道。
“第四节机械工程选修课……”
余华陷入思索,脑海迅速给出这节课的相关知识点,猛地反应过来:“教授,您的意思是,汽轮机?”
“对,汽轮机本质上属于透平机,以工质区分类型,以水为工质叫水轮透平机,以蒸汽为工质叫汽轮透平机,以燃气为工质叫燃气轮透平机。”
庄前鼎点头说道:“既然你已经采用了涡轮增压作为进气结构,为什么不采用类似结构的透平机作为压缩结构。”
“学生受教了,我犯了一个思维僵化的错误,没有灵活运用知识。”余华闻言,顿时怔住,瞬间反应过来自己的问题。
不是没有适合的压缩结构,而是他脑子没反应过来,依旧停留于借助参考资料的层面,在失去参考资料,甚至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他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思维僵化的反应,对于一名普通穿越者而言极为正常,但对于从事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余华而言,则是彻彻底底的低级错误。
“哈哈,这是正常的,因为你还处于学习阶段,不过,也只有现在才让我感觉你是学生,我是教授,要不然我都以为你小子是一个从事多年机械研究的资深学者。”
看着致以学生礼仪的余华,三十五岁的庄前鼎发出爽朗笑声,说道:“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想请您加入新型空分设备研究项目,尽快搞定空分设备为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奠定物质基础,氧气转炉相对于目前平炉炼钢,有着全方位的碾压,一座2T级氧气转炉钢铁年产量理论可达3万—3.5万吨,这项技术对中华极其重要。”余华面色尊敬且认真,弯腰,向庄前鼎教授再次行礼,说出自己的想法。
邀请庄前鼎加入空分设备项目,以及后续的氧吹炉项目。
这是余华的想法。
但,整个想法并不完全。
事实上,余华最终想法是……
挖墙脚!
挖自己母校的墙脚!
庄前鼎教授的学业水平和综合实力堪称恐怖,横跨机械、化工、冶金、航空动力等重要领域,拥有双硕士学位,国立清华机械工程系系主任等资历,这种尖端级科研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挖到根据地,将对根据地的工业建立和发展有着极大帮助。
余华之所以向庄前鼎教授透露氧气转炉的秘密,就是打着这个算盘。
古语云: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脚挖不倒。
氧气转炉,就是余华的金锄头。
至于挖墙脚目的失败,是否存在氧气转炉泄密的问题,余华并不担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更相信庄教授。
不好意思了,我的母校,根据地更需要庄教授。
“加入空分设备项目?”庄前鼎怔了一下,看了一眼余华,陷入思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