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章 我来了,我就在这里,我将与你同在 下(1 / 2)
在盲人的国度里,独眼儿便是王。
对于流水线式生产组织管理,张潜其实也仅仅知道一些皮毛。但是,这点儿皮毛,已经足够他忽悠对流水线从没有过概念的古人。
更何况,在努力降低风车和机井的生产成本之时,他还曾经在如何组建这两件利器的流水线方面,很是花费过一番心思。
“风车和机井体型都甚为庞大,运输不便。然而,其核心部件,大小却不到整体的四分之一。所以,微臣的第一步,就是区分外围与核心。”抓起宦官们递来的毛笔,在一大卷儿铺开的白纸上,粗略画了个“风车和机井组合体”的草图,他指着底座和外壳部分,笑着解释。
包括皇帝李显在内,众人都看得似懂非懂。皱眉的皱眉,捋须的捋须,说不出一个字来回应。
“外围的基座,机顶、四壁和支撑风车的框架,皆包给当地百姓和工匠自行建造即可,材料加上人工,每架花费不足两吊!”早就料到大伙会如此反应,用毛笔在外围部分打了个钩儿,张潜又缓缓补充。
大部分人还是两眼一抹黑,都水监主簿吴秋的眼睛,却是瞬间一亮。长安城八水环绕,每年“都水监”需要在京畿各地修建的各种大小工程,加起来数以百计。如果能将其中一部分不需要做得太精细的器械部件,外包给地方官府和士绅,他们这些在都水监真正干活的小芝麻官儿,便可以节省很大力气。
而外包么,就不能随便是个人便有资格来包,也不能成本两吊钱,就只给对方两吊钱。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这里边能够做文章的地方,可就多了去!
正想得开心之际,却又听见张潜缓缓补充:“外围部件都包给地方之后,剩下的核心部件,就只剩下了二十七个。如果只做一套,需要两个木工,三个铁匠,带着十个学徒。大概干七天左右,便可以完成。可如果做得多,比如说两百套以上……”
“熟能生巧!我明白了,让他们集中起来做,越到最后,做得越快!”工部主事胡楠有制器经验,忍不住大笑着用力拍手。
四周围,立刻有无数人对他怒目而视,吓得他赶紧向大伙抱拳谢罪,然后快速将头低了下去。
熟能生巧,的确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但从七天做一套,到四天做一套,节省的也只是三天的工钱和饭菜钱而已,不可能将总成本直接砍掉一半儿。
张主簿既然说得如此有信心,他肯定能拿出更为高明的办法,而不思简单地依靠工匠渐渐手熟。
果然,没等大伙将目光从那工部主事胡楠身上收回来,张潜已经又提起笔,快速将二十七个核心零件,按照大小依次在纸上画出。
一边画,他一边笑着解释:“核心部件当中,又可分为精密部件和普通部件。精密部件如齿轮,传动轮,传动杆这几样,必须由大工亲手打造。而其他普通部件,如竹管,蓄水桶,牛皮垫儿等物,学徒就够了,甚至也可以按照制式和图形,从外边购买。关键在于,同一个部件,大小精度必须一模一样,张某称其为标准化!”
“嗯,那是自然!”众人的眼神陆续开始发亮,捋着胡须或者没长胡须的下巴,轻轻点头。
“无论精密部件,还是普通部件,如果自行打造。设定了标准之后,就必须是一个部件专门由同一组人来完成。做齿轮的,从早到晚,就做同一种齿轮。做传动杆的,从早到晚,就做同一种传动杆。做风车叶片的,从早到晚,就做同一种叶片。甚至其中工序,都可以继续细化。让做沙模的,只负责做沙模。铸粗坯的,只负责铸粗坯。如此,工匠和学徒的数量,需要增加三倍。而生产数量,却可以提高十倍不止。同样是七天,两百套核心部件,轻松能够完成。若是千套,万套,则可以节省的时间和工钱更多!”
“啊——”有人低声惊呼,然后从衣袖中掏出上朝用的笏板,跟宦官借了毛笔,在上面迅速记录。也有人低头沉思,然后两眼之中放出咄咄精光。
此时此刻,在场大多数人,都是一些清水衙门的“技术型”芝麻官儿,他们所在的职位,买官者基本都看不上眼儿。所以,今天在场众人的智商,基本都在及格线以上。
而张潜的讲解方式,又图文并茂。所以,几乎没消耗多长时间,在场大部分人,就推算出来了采用“流水线”方式,所能节省的大致成本。
如果只是打造十套八套风车和机井,流水线生产方式,只会令成本大幅增加,不可能减少分毫。而如果一口气打造三十套以上,成本就与原来的方式,大体持平了。如果生产一百套以上,成本就能大幅降低。如果一口气生产两百、三百乃至五百套以上的话,成本能降低幅度,岂止是原来的五成!
“将核心部件集中起来制造,运到当地后,再按照图纸安装,调试。因为每个部件标准都一模一样,万一有部件损坏,只需要将其拆下来,换一个备用的上去即可。无须重新建造整个风车和机井。”仿佛唯恐大伙的惊喜程度还不够大,张潜的话继续传来,每一句话,都令人眼神更亮一分。
“笑话,地方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工匠?”唯有吏部侍郎卢征明,虽然清楚地知道自己输定了,却拉不下脸来认错,兀自咬着牙从鸡蛋里挑骨头。
“县城不够,州府肯定有。州府不够,都督府所在之地,肯定有!”张潜想都不想,立刻给出了答案,“事实上,张某并不建议每个县城都找工匠制造此物,而是当地只负责修造外围,将核心部件集中于州府和都督府所在。甚至,集中于长安、洛阳、姑苏等水路交通方便之地。如此,才能集中百具,千具风车和机井,统一打造。由官府出资,将圣上之恩泽,广施于天下。”
唯恐李显舍不得从国库中拨款,想了想,他又提笔在风车的草图附近,画了个磨盘。“风车的妙用,不仅仅是汲水。当洪涝与旱情缓解之后,还可以利用风车带动磨盘,碾米碾面。若每次碾米,收费两文,则无需一年,官府可以收回全部支出,甚至可能做到略有盈余!”
“这……”被张潜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弄得微微一愣,随即,包括李显在内,在场九成九的人眼睛里,都露出了兴奋的光芒。
的确,大唐与历朝历代一样,推行重农轻商的国策。但是,大唐的皇帝李显和在场的官员们,却都深受国库空虚之苦。
特别是今晚受召前来参加追朝的这批“技术型官僚”,每年为了争取一点资金,都得忍受无数刁难。而张潜今天推出的“投资-收益”模式,无疑在他们眼前推开了一扇窗!
既然风车和机井组合,闲置之时可以替百姓磨面回收成本,那建一架风车带动磨盘赚钱行不行?如果投资风车和磨盘可以赚钱,那朝廷以后打造其他有利于民生的器具,是否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模式?
如果每年各监各署,自己就能赚回百吊,千吊铜钱,谁还用再去户部求爷爷告奶奶?大伙通过正经手段,就能令荷包鼓鼓,谁又何必想方设法冒险去贪污那点儿公帑?!
“秦法,这是秦法!张主簿,你拿秦法蛊惑陛下,有何居心?”就在大伙想的开心之际,卢征明的叫嚣声,又传入了耳朵。比傻狗吠日,还要让人厌烦十倍。
“的确,秦代制造军械,采用过类似办法。只是没这么精细罢了!”既然自称为秦墨传人,张潜当然在闲暇之里,对秦代历史与传闻,下了一些功夫。此刻听卢征明居然拿秦法说事儿,立刻笑着坦然承认。
不理睬对方眼里的错愕,顿了顿,他便快速补充,“可是,书同文,车同轨,也是秦法。建造驰道连接九州,还是秦法。甚至我大唐的正从九品三十级官制,亦摆脱不了秦代官制的影子。秦法虽酷,却并非样样皆是恶法。更何况,我大唐只是择其善,去其恶!”
实在厌烦了继续被这姓卢的纠缠,不待此人开口挑刺,他又朗声补充道:“何为善策?张某以为,凡立国利民之策,皆为善策。哪怕其来自秦汉,亦可学之。更何况,你我脚下之地,原本就是秦土。若是因为厌恶秦国之一切,便抛弃之。大唐之都城,就应该在洛阳,而不是长安!”
“你,你……”卢征明找不出合适的话语来反驳,直气得胡须乱颤,眼前阵阵发黑。
周围的“技术官僚”们,却很少有人同情他。纷纷笑着替张潜锦上添花,“张主簿所献的这个流水线制造之术,不仅仅可以应用于风车和机井,工部每年所造的各种器物,其实都可以采用此术!”
“军器,关键还是军器。若采用此术,甲胄弓弩刀矛等物,造价也可以降低一半儿!”
“非但节省成本,还可以随时更换相同的部件儿。特别是用于车驾,每次修理,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
“嗯!”应天神龙皇帝李显虽然是个没主意的人,但今晚的争论,谁输谁赢,却毫无悬念。所以,很高兴地手捋胡须,他笑着点头:“张卿真是博学多才,胸中居然还藏着如此利国利民之奇术!甚好,甚好,最近都水监向朕汇报,京畿周围多处秋雨淤积,而钦天监又向朕示警,马上会有更多的风雨到来。朕就按照你献上的妙法,让将作监立刻开工,打造五百具风车和机井,交给都水监缓解京畿水患。若是试用结果好,明年便可推向全国!”
“陛下圣明!”都水监、钦天监的芝麻官们,齐齐躬身。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悦之中带着轻松。
“臣等替京畿百姓,拜谢陛下鸿恩!”花花轿子人抬人,眼看着张潜平步青云势不可挡,那些先前跟他一起等候参加追朝的小芝麻官儿同僚,也都纷纷向李显躬身,帮忙营造气氛。
应天神龙皇帝李显,被拍得好生舒坦,当即,就在自己心里,将原本准备赐给张潜的赏格,又提高一大级。然而,还没等他酝酿好说辞。太仆卿纪处讷忽然手捂嘴巴,低低咳嗽了起来,“咳咳,咳咳,咳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