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收入(1 / 2)
贞观以来,家给户足,人无苦窳,四夷来同,海内晏然……关中生育长养,不知金鼓之声,爟燧之光,以至於老。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天可汗之威,广耀四方,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
这奏疏的内容,皇帝应该是喜欢看,为什么呢,因为他虚荣,谁夸他是千古明君。可李承乾呢,不喜欢这种论调,更不喜欢拍马屁,所以这种读完了,他就一个反应,犯困!
于是,打个哈欠后,眼皮也打起架来,人也昏昏欲睡起来。
迷迷糊糊之间,他感觉有个人抓他,睁开眼睛一看没人,再低头一看,原来是李厥这个小机灵鬼。
把他放在自己的腿上,掂着小家伙:“你这小子,怎么个跟大姑娘似的,这般文静呢?”
李厥的脾性,是随了苏蓉,安安静静的,从不招灾惹祸,跟他小时候比起来,完全是两类人,完全可以说是子不类父。
但李承乾也不生气,他呀,不指望李厥承担太多,只要他开开心心的,做个逍遥王爷,他就心满意足了!
哄了李厥玩了一会,户部侍郎-崔仁师便来了,李承乾便将他放了下去,让他自己去找兄长们去玩!
“崔侍郎,孤让你统计的事,怎么样了?”
崔仁师端着手中的奏疏,淡淡笑道:“殿下交代的事,臣怎敢不尽心竭力!”
河工的基本情况,武德、贞观两朝以前代的情况基本是一样的。大部分时候,都是以征发徭役的方式进行,服役的百姓需要自带干粮、无酬劳动。
武德初年,为疏浚梁公堰,河南府发汴郑丁夫,贞观三年,黄河、汴河运道淤塞,州县征派民夫万人疏浚,搴长茭,决沮淤。
还有一种不常见的方式,那就是调兵!贞观六年,疏凿淤塞的汴渠,便是征召了周围四个折冲都尉府的府兵,七千人耗时三个月完成的。
自两汉以来,修宫殿、修陵墓、修沟渠、甚至修桥补路,近千年来所有的大工都是这么过来的。
当然,也有“纳绢代役”的方便之约,按照户部执行的律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个家庭的丁男,每年需要服役二十天,如果朝廷无事佥派或者自身特殊情况,可以上缴绢布抵充,其标准是每天三尺绢或布三尺六寸。但是,大工总得有人干,这些折纳的绢帛或钱粮由官府出面雇人,称之为“和雇”。贞观十年,谷水泛滥,人力匮乏,地方官府便备钱一万贯,每月收利,以充和雇。
崔仁师算了一笔账,绢价是两百文一匹,一匹绢长四十尺,宽一尺八寸,这样算下来的工价,一个劳力,一天收入只有区区十五文,只能保证勉强糊口而已。
以和募的方式,再算一下河工的收入情况。贞观十一年,黄河修堤,以佣寻愿者,凡用五万三千余工,费钱五百三十余万。累计耗资五千三百贯,即每日工价一百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