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我得到了仙师的启示(2 / 2)

加入书签

赵高?李斯?

大秦国祚仅仅二世而衰?

此言一出,震撼无比!也难怪,自始皇帝归隐于仙界的那一刻起,朝中的诸多大臣亲眼见证了那青铜门降世,亲眼见证了那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切。

他们再也无法对现实与神话之间的界限存有半点怀疑了。

面对众位官员的复杂表情,始皇帝询问:"你们,理解我的心意吗?"

聆听了蒙毅一番话,一切变得清楚无疑:始皇回返凡间后处置赵高的原因、将大秦国丞相李斯囚禁的原因及发布搜寻六国外来异端并审查境内术士之举的动因。

最终,他委任冯去疾往北派遣劳改民工返回家乡,再度任用蒙恬,并提拔蒙毅至大秦国丞相一职——这每一个举措均基于神仙的指导。

“借助上古遗留之力成就了大统天下的伟业,我和诸位辛劳倾尽之力才消弭了列候的叛乱而统一了秦国。

最终,结果只是一代之后,秦国又再度    !

初闻此事,我也难以置信,

但,那一夜赵高的离世,却确凿无误地点明了某些真理,即那些通过方术制造的灵丹并非如传闻所言般有益,其实它们不过是    的手段。”

始皇帝心中愤慨难掩。若非为了证实其毒性的缘故,或许早就以极刑处决了赵高。

因为这个人总是以极其残酷的方式折磨其他生者,

对于以方术诱骗他人而言,这种做法对他本人来讲,实在是太“温柔”了些。

"陛下,根据我的判断,赵高死而有其地!"  阿魁直接挺身而出,躬下身行了一礼说道。

说完这句话后,阿魁就开始列出最近这些年赵高用他的内廷总管的身份干过了什么恶事,具体到每一次行动每一个事件。

现在赵高虽然已逝,有些罪证确实难以证实,但对于他的弹劾是绝对可以存在的,并非完全无关紧要。

他这样做可以被视为秦朝最杰出丞相的典型表现。阿魁将所有赵高的大小罪名罗列,总数将近二十条左右。

听这话,嬴政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面色满是愤怒。旁观者也都向阿魁投去了敬佩的眼神,内心更是有一股说不出的惧意。

“他是如何搜集到赵高罪证的?竟然这么详尽细致!”

就在大家都愣住时,嬴政突然拍了桌子,大声命令:“快去!”

外间的大红龙警卫立刻提着利剑,步入殿庭,在膝下跪着回复道:“陛下!”

"王离,你就带领手下人去搜查一下赵高原有的住所,将那里的设施全部清点出来!"

这些住所的详情,正是阿魁方才揭露的信息,如果没有他,嬴政还不清楚在皇宫之外,赵高认识有人住在那里的事实。

"是啊!”

王远离了,带着人离去执行指令。现在赵高早已去世,想要对他实施进一步惩罚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太大。

弹劾完成,阿魁回到了原定的位子上坐下。

随后,嬴政平静了自己的情绪,因为他还需要面对更多的事。“仙人曾经为秦献过三种策略。第一条是他指出了宫廷里的术士都是在    天子。还有像赵高这类有狼子野心的奸佞人物都需受到处罚。这第二条策略就是施行仁爱之政策!”

嬴政说到这里便稍微停了下来。此时,他想看看其他朝臣的反馈,借此获取一定的信息,果然如此,当听说秦要实行仁德治国,底下官员纷纷显露不同的神情——他们大概明白这将意味着秦朝愿意遵从儒学理念,因为古圣人孔子曾言"仁德"。

这表明的"仁德"思想是孔子的学问中心点所在。

一位名叫王绾的另一个丞相站起行了一礼,开口问:"那么陛下认为仁爱治国是指什么呢?"

他知道秦王的意图所在并甘愿在这个场面扮演逗哏的角色。

看着这个局面,嬴政感到如释重负般,他语气坚定地说道:“首先,我们要永不增加赋税。”

一旦这话被说出来,犹如一颗巨大石头落入湖心激起一片巨    澜。

"陛下,绝对不行!"

一个    立即走上前来,在身为贵族的一员时,他知道"永不征税"带来的严重后果。

"陛下,若是推行"永不征税"政策,如何保证秦国庞大军事资源供应,又如何保障各个地区的行政官员薪资呢?

更何况,"永不征税"看上去似乎是惠    生之举,实则是对秦国内藏巨额税收危机!"

其他的    们见状,亦迅速起身,一迭声劝阻秦始皇收回这个所谓"仁政"的念头。

在魏壮刚列举赵高的罪状时那种慷慨陈词的情景,此刻如同烟消云散,无踪可寻。双手交抱于胸前,背倚而立,眼神注视前方,显得格外冷静沉着。

“圣师有语:君如船,民如水,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蒙毅从容地站在众人之中,并对着所有官员发言,“秦国为何能在战国中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那是因为当初改革先贤商鞅的功绩,使秦国崛起!”

“诸位都是秦国的高级官员,为    所信任和重用,理当共享富贵。现正处在统一天下初成,万众人心凝聚的关键时刻。"永不征税"确实能减小民众的经济压力。

至于军需补给的粮食,自有解决方案,并不是要与民夺利对不对?”

蒙毅的一席话堪称针砭之言,像是一个大铁锤直接敲在了官员的头上,令众人再无力反驳。

赢政点头坐稳,蒙毅的确不同于寻常,其心向皇帝,更是深得圣心。"副相所议极是有见地,如今统一尚不深,六国之人不应被视为多余之害物,对他们过于苛刻实不正义。况且中原大地已是中华民族发源之土壤,秦国一旦实现统一,便将打破国与国的界限,让所有人都成为了大秦国的人!”

当这话出口后,许多的官员都不由陷入沉思,内心感到颇为震撼与共鸣。

而对于蒙恬和魏壮等人的看法,蒙恬似乎坚信当前的最大敌人便是北方的匈奴族部落,其他威胁都显得微不足道。

相比之下,蒙毅却更直接被楚风的影响深远,他早就打定主意要改变二世秦朝

秦朝获得了高产农作物,以后将会有很多余粮可用作贸易。

待到高产农作物能用于种植之时,朕将收取一定比例作为回报。”

这是在初探地窖时,楚风突然灵光一闪想到的一个建议。

若果真有此物,秦始皇完全有权设定规则。

持有高产农作物的农户、雇户乃至领主都需要根据特定数额,每年贡献谷物作为报酬,以弥补所取得的农作物数量多于一般水平。

毕竟这是每亩产百石的高产粮食,种植后可能带来丰富的收获。

实则亦为一种“赋役”,却在表面上显得相对容易为人接纳。

首先实行的是永不加重赋的政策,接着又从中收获高产农作物的小分账,表面看上去是农耕户占得上风。

在推行仁政之后,自然而然迎来了第三套计划的启动。

“这第三步...”

秦始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在历史舞台上投下一场跨越千年的震波。文武百官个个    高涨,心中既有兴奋又有疑惑与困惑,想开口表达异议或进谏,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起点。

其中较为明智的将领隗壮主动开口:“陛下手中的这场科举考,究竟将设什么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