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6章 朱允炆受表扬了(2 / 2)

加入书签

“皇爷爷,我已责令户部,及时向北方和中原调粮,到时及早赈灾。”

朱允炆说完,兴奋地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喝了一口茶,慢悠悠问道:“还有吗?”

朱允炆道:“等到秋季一边赈灾,一边加强农业生产。对各府县巡回训导。”

“孙儿牢记皇爷爷说过的每一句话,盖由民人勤于农事,感天之和,以致如斯。尔民尚尽力畎亩,以奉父母育妻、子,永为太平之民,共享丰年之乐。”

朱元璋听得心中喜悦,微微点头。

歪头二孙,还是很用心的。

咱说过的话,这是经过文臣润色之后才晓谕天下的。

三孙竟然记下来了,一字不落、一字不差!

“孙儿还记得皇爷爷一直推崇的《劝农》: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朱元璋摸起了胡子,嗯,这是让皇孙们背过的陶渊明写的诗。

本意是让皇孙们不要忘了国家的根本,更不要忽视种田人的辛劳。

“孙儿记得还有一首,稼穑病多雨,芜菁种待晴——”

“好了!别背了,咱知道了。”朱元璋听一首就可以了,再听下去,脑袋就受不住了:“歪头,你说说,训导之后,到底咋个办?”

朱允炆胸有成竹:“皇爷爷,还是用您的办法:击鼓劝农!”

为了不误农时,促人稼穑,朱元璋在各地设置了劝农组织,让各村的老人击鼓劝农。

每村一面鼓,劝农老者五更击鼓,百姓闻鼓下田,击鼓人有权责罚偷懒者。

如果劝农老人不负责任,贫穷者偷盗犯法后,本乡老人也有罪过。

朱元璋面有得色,还是咱想的办法好啊!

“皇爷爷,过去每村是一面鼓,一个老人。孙儿觉得对于中原和北方,还应该加人加鼓!”

“一个村子,一人一鼓容易误时误事,且一位老人恐怕监督不及、监督不到,即使农人下田,也多有懈怠偷懒者。”

“孙儿打算,一个村子,五人五鼓,五位老人巡田,可使人尽其力、地尽其用!”

朱元璋听到此,赞许地看了一眼朱允炆:“嗯,五人五鼓,击鼓巡田,甚好。”

朱允炆听到此话,泪珠子欻歘地就出来了,皇爷爷表扬我了,他说“甚好”!

朱允炆哽咽道:“皇爷爷,孙儿,孙儿这就去交待。”

“回来!”朱元璋看朱允炆转身就走,立马叫住了他。

“还有,你安排一下,各地有往大明科技院寄信件的,所有急递铺不得拒收,不得收取费用。”

朱允炆吃了一惊,问道:“皇爷爷,大明科技院有要紧事?”

为了加强上下沟通联络,皇爷爷从建立大明开始就以应天为中心建立辐射全国的驿路。

在各水陆大通道上设置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并规定了各自的任务,还配有法令。

驿递系统的作用,皇爷爷说得很清楚:“宣上德,达下情,防奸宄,诛暴乱,驭边疆。”

驿站建有馆舍,主要职能是置邮传命、接待使客;递运所有水陆之分,负责运送朝廷物资和公务人员;急递铺则专司递送普通公文。

普通民众想邮寄物品,都是靠着亲友或者是各地的行商、商会、商邦。

“没有啥要紧事,《明报》准备登一个消息,围绕一件事征集文章,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文人士子,均可将自己的文章见解寄到大明科技院。”

“文章可以通过当地的急递铺送到大明科技院。”

朱允炆有些头疼了,这不是公事,这纯粹是民间行为,居然要通过急递铺来办!

这下子,大臣们又该反对了。

大臣们反对再强烈,咱也得硬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