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自掘坟墓(1 / 2)
历时一个月,参战人数多达六十多万的大决战最终以大信军的绝对性胜利完结了。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斗的完结并不代表战争的结束。应天临率领的大信军也不过就是刚刚打进了安国的边界。接下来的日子里,大信军依旧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地去攻打,直到兵临玄安城将萧弄玉接回来为止。
不过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没有人觉得应天临是在口出狂言了。
安国的大军最后虽然逃回去了一半,但却也被大信军吓破了胆子。据说萧明成已经放弃了外围的城池,将军队全部集结在雷安河一带准备低于应天临的进攻。至于能不能守得住这就不好说了,反正这天下之大,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他。
作为安国靠山的孟国则在这场旷世之战中输的最惨。
唐邝,孔青云这样的绝世名将相继战死,六虎将中的四个都死在这次战争中。将近三十万的精锐最后剩下的不过五万人。可以说孟国现在就是一个空壳子。别说是兵锋正盛的大信军。就是周围的那些小诸侯们也都能欺负一下他们。
应天临在打赢了这一场仗后也没有停留,而是留下一部分人打扫战场后,自己率领主力大军分兵四路分别朝着安国王都玄安城进军。
因为安国之前已经将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雷安河一带,所以应天临这一路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反而因为他的头上顶着一个大信皇帝的名头。安国的那些百姓和世家们对他并没有什么排斥。
应天临甚至不需要留下什么军队来管理。只需要派人去贴几张安民告示,然后该是县令还是县令,该谁是村长里正谁就还是。反正作为安国的百姓是感受不到一点战争的样子。
很快的,应天临的各路便相继抵达了雷安河。
雷安河是安国境内最大的河流,可以说是安国境内最富庶的地方都在这条河的左右。这条河抚育孟国和徐国以及再下游的陈国,可以说是名声甚远。
然而当初的富庶之地,现在却笼罩在战争的阴影当中。
其实雷安河一带的安国百姓们并没有什么感觉,毕竟应天临的大信军是正儿八经的帝国王师,要真论起来安国才是叛国贼。因此百姓们其实并没有多少畏惧,只是因为即将爆发的战争的关系,大家害怕受到波及而减少了出门。
然而大信军还没有来,安国这边有恒生事端。
丰明君萧盛不愧是专业坑国主的货,之前在安国边界的时候就是他非得要把自己的儿子调回去,这才引发了这场祸事。
惹了这么大的祸,直接导致两国联军的溃败。然而这家伙却靠着一张嘴和萧明远对他的信任愣是把责任推到了萧褪身上。
这下萧褪直接被萧明远解了职,而萧盛又在雷安河大军中混了一个监军的职务。
就为了这件事情,灵春君萧季在朝堂上破口大骂还被萧明远给关在了自己的厢房当中。
按照萧明远的意思,大家都是手足,既然是手足就更不能在这危难关头起内讧。萧季不顾大局,任性妄为,罚他禁闭一段时间自省。
连萧季都收拾不了萧盛,萧盛便彻底地放飞了自我。
在雷安河守军但监军的这段时间内,萧盛没闲着。因为军中缺粮,他便开始指挥着军队去百姓那边收粮。
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让各个镇子统筹粮食,后来因为筹上来的粮食实在是太少了。他干脆让军队去百姓家里挨家挨户地收粮。
不给粮食的直接闯进去翻箱倒柜的找,就算给了粮食也不行,嫌少继续翻箱倒柜的收。
被萧盛这么一闹腾,原本还算稳定的民心一下子就沸腾起来。
军队在前线作战,后勤保障十分重要。而像应天临那么重视后勤专门有后勤部队的势力几乎没有。其他的诸侯们在战争中都会征召民夫来做后勤的事情。
这一次安国主场作战本应该是军民一心抵抗外来人。但被萧盛这么一搞,把百姓得罪惨了。连带着那些征召去的民夫们也都是出工不出力。
简单的工事本来多说修个两天差不多了,但怨声载道的民夫们这一修就是没完没了。
以至于等应天临的各路大军已经在河对面集结了的时候。河对岸的防御才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返回顶部↑